阅读历史 |

第100节(1 / 3)

加入书签

“只是为了个丫头,跟家里人闹得这么不愉快,不像你了,你父亲和你姑姑对你意见都很大。”

这是沈秉林第一次提及钟弥。

其中态度沈弗峥拿捏不准,但也不是很在乎,沈秉林拎着三尺熟宣,将自己满意的字晾到一旁。

一截长长的香灰从首端积重折落,小小星火一瞬明灭,幽幽檀香中,沈弗峥话音亦如一缕烟轻,却同样有经久不散的意味。

“她叫钟弥。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的‘弥’。”

“你姑姑提过几次,我记着了。”

沈秉林背着光,在另一张书案上看木料,嗓音辨不出情绪,“说这个丫头很有本事,不是个能受屈的主儿。”

爷孙俩看似互不相干各做各事,话音前始终牵连着。

金丝楠木的镇纸推开,沈弗峥沉腕运笔,写的和说的全然不同,也未见墨尖有半刻停顿。

“章老先生把她教养得很好,如果她到我身边来,却要受了委屈,我担不住您这些年夸我的这句青出于蓝,我会有愧。”

静默片刻,突兀有声。

“好一句‘有愧’!”

沈秉林哼笑一声,转过身来,目光锐利地打量着沈弗峥,似笑非笑,觉不出是失望还是满意:“学了这么多年章载年,还是学不成,骨子里还是沈秉林。”

为欲成之事,可以为之不择手段,背刺挚友,损伤亲人,在所不惜。

沈弗峥离开书房时,案上留着八个字,饮冰肃事,怀火毕命,遥遥照应墙上那张字。

他摹得太像。

可这八个字不是章载年教他的,是他在沈秉林跟前一笔一笔练出来的。

沈禾之在偏厅见沈弗峥从廊上走来,一盏盏夜灯辟出光明,就会反衬黑暗,明暗交织出一股深沉涌流,静默淌过,他从容走于其间,列松如翠,郎艳独绝。

这些年,浸着沈秉林的权势,溢着章载年的风骨,泼天富贵里,唯沈家四公子独显一段清冷气韵,濯濯其华。

多叫人满意。

沈秉林分明也不属意钟弥,言语间,却还是不愿出面当这个拂了孙子意的人。

他以梁屋作比,沈家是屋,沈弗峥如今是那根不可或缺的梁柱,他能为沈家撑开体面荣华才最紧要,至于这梁面上他要刻什么图,是沈家的事,但跟梁塌了比较,却也不是什么要紧事。

“就算不看门载年当年低调离京,事情才平息,钟弥进了沈家,难保不会有人旧事重提,父亲难道——”

笔尖一顿,晕开难看黑点。

沈秉林森然抬眼,截断话,问沈禾之:“什么事值得重提?”

沈禾之当即禁了声。

一旁的沈承之在收到妹妹的眼神后,仓促地开口解围:“只怕这件事章家那边也不会同意。”

“哗”一声。

一张废卷被拂落,如此轻的声响,居然也能叫人冷汗涔涔,心惊不已。

沈秉林没作声,铺开新纸。

沈承之一回想,这么多年,沈家人年年去州市看望,明面上的和气已经讨来了,为什么章家会不同意?因这是一方为心安强求,一方作顺应妥协的结果。

真有和气,这么多年章载年怎么也没有回京?

老先生骨子里清傲,从没有一刻低头。

沈承之便知道自己也失了言,连忙补救说,“倒也不是说钟弥不好,只是孙家小姐更合适一些,对阿峥的未来也有助力,他该娶一个体面得力的妻子,叫家里安心,才不枉父亲这么多年对他教导栽培。”

书房内良久无声,沈秉林搁了笔,一抬头便是墙上鸾漂凤泊,不衫不履的书法,挂在那儿很多年了,那是一个笔正心正的人留下的墨宝。

他缓缓道:“体面,得力……”

叹息之间,人仿佛骤然衰老,失了仅剩的锐气,轻飘飘一张纸,又落了地,兄妹俩刚对视,就听沈秉林低声说,累了,让他们先回去吧。

“叫阿峥过来。”

沈禾之捧起杯盏,今年多雨,南地的春茶尝着苦涩,她看着庭院内沈弗峥愈近的身影,心内冷嗤一声,这么多年一枝独秀,如今当真是世无其二了。

她本该没什么怨言的。

她的儿子受沈弗峥照拂,沈弗峥在家族内的维系平衡上,没有错处供人指摘。

错就错在沈弗峥自己轻贱,她牵红线到蒋骓堂姐那儿,他都瞧不上,她虽恼过,但也只当这位光耀门楣的侄子目下无尘,心气甚高。

细算算,的确是蒋骓堂姐高攀。

可章清姝的女儿又何德何能?

当年章家离京,昔日门当户对的青梅竹马一朝不堪配,她才同蒋闻结了婚。

虽然婚后蒋闻待她一直冷淡,但这“不堪配”三个字,永远叫她思之快意,永永远远胜章清姝一头。

章清姝这辈子都不配再与她相提并论。

如今她的女儿要飞上枝头变凤凰?

她决不允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