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3节(1 / 2)

加入书签

“感觉小指有些酸麻的感觉,很不舒服!”

郑易复微微皱眉,这一次把手放在了寸关尺上。

凡叩少海无反应者,可用鹤咀劲、鸭咀劲等取通里、神门,但是……如果叩后仍无反应者为心气虚甚,为难治之证。

对方少海反应灵敏,脉诊心气足。

良久!

郑易复下来,他依然没有找到患者的病因所在。

王珩连忙问道:“郑老,怎么样?”

李光明也是好奇的看着郑易复。

郑易复叹了口气,如同讷讷自语一般,挠了挠头渝,有些疑惑的说到:“奇怪!”

“明明心气有神,缓和柔顺,诸脉协调,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表现呢?”

“其实,这个脉,不是罕见的脉!”

“难,就难在,他太普通了!”

“普通到就是一个正常的脉象。”

“你们都可以去感受感受。”

话音落下,李光明率先走了过去。

他觉得,脉诊只是其一,要四诊合参。

作为当下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李光明一出手,就套路化十分严重。

但是!

并不要“厚古薄今”,千万不要觉得学院派就不行。

恰恰相反。

学院派的出现,让现在多了很多年轻的中医。

在系统的脏腑辨证支持下,配合中医内科学的分门别类的条理化,以及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的这些条理清晰的思路去看病,的确可以让现在的中医加快培养周期。

快则十年,慢则不等,起码能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培养出来一批能看病的中医!

这就很不容易了。

中国很大!

老百姓很多!

医生很少。

这样的学院派在如今,依然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至于民间学派、以及那些经方派等等,有多少不是从学院派里挣脱出去的呢?

毫无疑问,学院派可以让你打下基础。

真正想要成为大师,需要找到自己的路。

李光明,就是一个典型的学院派要走的路,哪怕现如今,他

依然走的是学院派的风格。

在李光明看来,中医,不仅仅是要自己形成风格,而是要把自己的东西,传给后人,让他们少走弯路才是正途。

所以,李光明在不断的用经方派、温病、以及金元四大家丰富自己的学术思想,让他的学生们可以丝滑的完成蜕变!

中医,难得是什么?

是入门!

不是说你背下来的中医四大经典,背下来的方剂歌诀、中药药性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就可以治病了!

不不不!

记住,这个时候,你连屁都不是。

你需要到临床中去,把这些东西彻底消化了,然后用那些名家之言,各家著作,去丝滑的把这些东西,形成你的临床思维。

这个时候,你可以说,你入门了!

此时,你也有三十左右了。

这个年龄的医生,基本上临床上可以看一些杂病和常见病了。

所以,不要偏信专家,可能专家开的药物,还不一定有年轻人有灵性。

但是,专家治坏人的概率,却很低很低很低,年轻人就不一定了……

基本上到了三十五四十左右,三甲医院中医,就不错了。

言归正传!

李光明上去之后,并没有先是进行舌脉,而是进行了体格检查。

没错!

这是一个严谨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

体格检查并不是一无是处,是可以查出问题来的!

接下来,李光明才开始了中医的检查。

不得不说!

这些专家的思路,无一不让陈南眼前一亮。

到了他们这个地步,谁没点绝活?

看着大家依次上去开始思考,陈南的内心,也多了几分其他。

拥有专业级舌诊,专家级脉诊两项超强技能,让陈南内心也是信心满满,而且在这专家云集的地方,他自信也是有一战之力的!

虽然自己的理论基础,以及各项中医思维、中医积累不如他们。

但是……

专家级脉诊啊!

陈南多少有些小激动。

等到众人依次皱眉离开之后。

王珩不免叹气起来。

一旁的大男孩笑着说道:“王叔叔,还有各位医生,谢谢大家了!”

“我没有关系的,并不影响我生活。”

“谢谢大家的诊治。”

“我这病虽然奇怪,但是不发作的时候,还挺正常的。”

听见这话,王珩有些无奈。

这个时候,陈南走了出去:“我能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