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0节(1 / 2)

加入书签

“不可否认,像双解散这些方子的确效果显著。”

“但是,您作为刘完素老先生的学术思想继承人,难道没有听过刘完素老先生书中的一句话吗?”

“《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今人所习,皆金代方论而已,但究其末,而未求其本。”

“您这和刘老先生说的有何区别呢?”

“寒凉派是基于历史原因和时代背影,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人心环境而出来的一种思想。”

“但是,万物不可舍弃本而求其末。”

“刘老先生最珍贵的,还是他能创新性的研究出五运六气的病机学说,开创了一种气运学说和六气相结合的理念,把脏腑病机、六气病机与运气学说结合在一起,使错综复杂的诸般病症寻求一种解决办法。”

齐庆严闻声,顿时皱眉起来,他真的没想到,在场这么多人没吭声,一个小年轻竟然站出来反驳自己。

这让他一时间,脸色有些挂不住了。

这一次的学术思想,他必须要推进的。

毕竟,事关新药的宣传,下一步还要上电视干啥的。

显然不能被陈南一个小医生给耽搁了。

台上,一旁的蒋校义原本有些瞌睡了,可是听见陈南的话,却不由得多了几分精神。

他能看不出来齐庆严的小心思?

但是,蒋校义对于这种事情,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会干涉太多的。

但是,如果有反驳的声音,蒋校义却要好好思考思考了。

齐庆严如果说服不了一个小年轻,这以后推广开来,自己肯定是要被点名的啊。

齐庆严这个时候连忙说道:“刘完素的六气皆从火化,是一种治疗急性热病的进入变革时代的先锋号。”

“他的方药同样也是这种学术思想的精华所在,就如同日本把中医称作汉方是一个道理!”

“方药的现代研究价值,比起理论更被国际认可。”

“我提出的寒凉药也是一种现代化中医药发展的思路。”

“毕竟,中医理论被接受的程度并不高。”

陈南直接笑了起来,甚至摇头说道:“中药是基于中医理论的产物。”

“抛开中医基础理论,单纯的去谈论方子,绝对不是一条正确的路,不能为了迎合国际市场,就改变中医的本质!”

“六气皆从火化,首先得明白六气施用根本!

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矣。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少阳,少阳火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而征之也!”

“刘老先生指出,六气的根本就在于其转归,风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热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

“湿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火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燥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寒胜者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这说的就是想要使用方药,必须以证为基础。”

“抛开辩证,谈何用药?”

说到这里,陈南正色说道:

“新思想,新学说提出是好事儿。”

“但是,齐教授是专家,您经常会参加各种讲座,讲课,而您面对的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学生。”

“他们的中医思维尚未形成,您知道,您这思维,会影响到多少学生吗?”

“医学不能一蹴而就,若无基础,直接去谈论寒凉药,很容易让人走了弯路!”

“任何一个新的学说提出,都应该面对不同的群体,火神派救了很多人,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对于一些年轻人,新人来说,若无把握,火为剧毒,同样,寒凉药也是如此!”

“方药有效,却不可大力鼓吹,需要辩证的去看待问题!”

“而且……真正的学派,并非这样的,传承和讲课,也不是误导的。

刘完素提出“火热论”,但是,他的教育,却从来没有告诉他的学生们,去坚持寒凉思维。

由穆大黄、马宗素、戴元礼、王履等直接传承,张从正、葛雍、镏洪等人私淑其学。

弟子张从正将其发展为攻邪理论,再传弟子朱丹溪发展为滋阴学说。众多的弟子继承并发展其学说。”

“这才是学说真正的意义所在。”

“所以,我并不认可您的寒凉思维。”

“这会影响很多年轻人的判断。”

“这就是我想说的话。”

陈南说完之后,现场雅雀无声。

齐庆严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被一个年轻人否定,真的是有些说不过去。

可是偏偏对方说的还很有道理!

齐庆严忍不住皱眉问道:

“不知这位小友尊姓大名,师从何人?”

陈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