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0节(1 / 2)

加入书签

赵涵郁没有说话,但是显然有些不太相信对方的话。

但是,孙沐没有解释。

显然!

在他们这群人眼里,说陈南是大师,可能是天方夜谭。

但是,从庞福叶的诊断中看来……

陈南的临床水平,真的很高。

最起码某项能力,有了大师水平。

这是不可否认的。

不过,孙沐没有继续说什么,因为他知道,无论说什么,这件事都听起来匪夷所思。

若非亲眼所见,孙沐也不会相信的。

张绍庭忽然眯起眼睛说道:“对了!”

“周二的时候,晋省源城市人民医院邀请我大伯去讲课……”

“到时候,我去看看这家伙。”

孙沐一愣。

这是……

好日子过够了吗?

非要去找虐。

可是……

为什么我也好想去看看呢?

……

王之蔑视曲突起薪

伴随着陈南对于《伤寒杂病论》的理解提高,以及对于《内经》的认识逐渐加深。

陈南感觉到一个显著的不同。

那就是自己去看待疾病和治疗的时候,眼光不再拘泥于从前那边样子了。

开方用药,也更加得心应手起来。

无论伤寒、内经、温病……等各家经典,都不外乎是为临床服务的。

中医,终究是一门治病、保健、强身的学科。

所以这段时间,陈南用药,也轻松随意大胆了一些。

这可能就是对于疾病理解和掌控的加深带来的好处。

不得不说!

从孟义超老爷子拿来的专家级的【病机】,可真的是让他受益匪浅啊。

周二上午,陈南坐在椅子上看书。

这一次,他看的是《金匮要略》的原文,他需要去细细的品味和琢磨张仲景用药的思路,而不是仅仅的去学习方子。

学方,不应该仅仅拘泥于学方,而是应该去学习用这个方子的原因,以及对方开方用药时候对于疾病的理解。

这才是学习的关键。

为什么说学中医讲究悟性?

这就如同一道数学题,有很多种解决方案,你只是按照课本上的模式解了一遍题,而不是去思考为什么这个题要这么做。

授人以鱼终究授人以渔!

伤寒的经典,就在于他对疾病的理解,对于病机发展的把握上面。

甚至,陈南觉得,伤寒杂病论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他对六经传变疾病病机的发展思考里面。

张仲景,绝对是一代宗师级别的中医,通过对方的一本书,是完全可以看出对方水平的。

这也是为什么那些明明已经成就国医大师,显赫一方,功成名就的老中医们,依然会拿着一本《伤寒论》在那里不断学习感悟。

经典,需要的是一次次的不断品味。

就如同那些精彩绝伦的好文章,你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和理解是一个道理。

……

……

杨鸿年今天出门诊,对此,赵建勇内心很开心。

今天是一个清静的一天。

窗外阳光正好,屋内温度适宜,阳台花红叶绿。

总而言之,没有杨鸿年的日子里,赵建勇看了一眼一旁的陈南,内心欣慰惬意。

赵建勇把出版社那边送来的样品递给陈南:“陈主任,这是出版社那边送来的样板。”

“上次你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已经修改了,封面也按照伱的风格设计好了,你最后再看一看,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印刷了。”

陈南点头:“哦?好,我看一下。”

他和古语声打过几次交道,这个主编还是很在意陈南这一本书的,对于他也很尊重,根本没有因为陈南的年轻就质疑对方书中的水平。

而陈南说实话,对于这一次的合作,也充满了期待。

卖书是个好事儿。

卖得好了,能收获大量的影响力。

看了不喜欢,被批评了,还能收获一大堆的差评。

无论怎么说,对于陈南来说,这个买卖都不亏。

更何况……

自己还有钱挣!

哪有这么好的事儿呢?

陈南笑了笑:“好,你让他送我一些书,我回去送朋友。”

这几天,他看着微信群消息,他的几个舍友朋友都要毕业了。

到时候,自己拿出一本自己写的书来送过去,然后笑着说一句:

“菜鸟,欢迎来到临床?!”

哈哈哈……

想到这,陈南就忍俊不禁。

上学,和工作,是两码事儿。

哪怕研究生专硕期间学生们也临床的活,但是……本质上的区别,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