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4节(1 / 2)

加入书签

陈南写到:

“金方载华佗之言曰:夫伤寒,始得一日在皮肤,摩膏火灸之则愈,若不解者,二日在肤,可根据法针,服解肌散发汗,汗出则愈,若不解者,三日在肌……”

“雍曰:元化之术,指日期为候,仲景虽指日,而要在察阴阳六经之证……”

“至于仲景元化之术孰优,我认为未易优劣,大抵仲景之术,得于学识,元化之术,得于心悟,心悟则变化无常,自用多奇,而学人鲜能从,必欲从上圣之精微,为百世之模楷,非仲景而谁欤,故仲景之于医道,守其常也,元化之医道,从其变也……”

陈南写的很认真,这个出题人很有水平,既考验了基础,又有深意。

最重要的是,第二个问题其实考的是对于临床的感悟。

这就说明,考察者要知道的是做题人自己对于临床的认知,这很关键。

陈南做的很认真,看似考核,其实同样也是对于知识和感悟的梳理。

不得不说,能出这样的题目,绝对是大师!

……

而此时!

首都,一群泰斗级的国医大师围坐一个办公室内。

大家有说有笑。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的副局长孙皓笑着说道:“各位老师,这一次的考核题目,是真的难啊!”

“我现在都在担心,这一次的考核能有多少人能超过70分!”

孙皓是这一次培训班的班长,也是管理人员,他亲自参与了这一次的考核全过程。

听见孙皓的话,一名老者微微一笑:“这一次的考题,我们每个人一道题,其实考察的不仅仅是对方的基础,而且是对于中医的感悟!”

“难度,肯定是有的,但是……我们要筛选的就是人才!”

“全国这么多省市,大多数都是两三个名额,想要角逐,题目太简单了反而不容易挑选。”

另外一人微微一笑:“的确如此,不过,对于分数,我们在审查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宽一些,不需要那么要求苛刻。”

一个羊角胡的老人笑眯眯的说到:“要说难度,我这边还是从经典出发了,益平兄才是真正的难题啊,他竟然让比较温病各家的不足,呵呵……现在的人,有几个对于各家之言有太多研究的,基本上都是看的《温病条辨》。”

黄益平笑了笑:“从各家出发,可以体悟各家学术思想,这对于形成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有好处,看书看经典,容易看糊涂,更容易看死。”

“不过,要说难度,我觉得还是沈老爷子。”

“贾老爷子竟然把他们医院的一个疑难患者写上去了,我估计,他自己心里都没谱,这群孩子们能有什么好的想法啊?”

周围众人一听,顿时笑着点头:“对啊,贾老,你们针灸推拿领域出的题,我自己看了都觉得有些难度。”

贾门章微微一笑:“思路对了,我就会给高分。”

“毕竟,你们考验基础,我得考察临床能力啊!”

……

……

考核结束之后当天,大量的试卷很快从全国各地送到了首都。

这一次的考核评判也是由出题委员会的各位国医大师来评分的。

时间紧张,大家第二天就开始评判试卷。

大量试卷混合在一起,评判工作很快开始了。

时间紧任务重,大家也不得不抓紧时间。

一群泰斗看着试卷,表情不一。

有的愁眉苦脸,有的哭笑不得,偶尔一些精妙的言论也能引得众人拍手叫绝。

场面非但没有丝毫严肃,反而大家有说有笑,相互交流。

“呵呵,现在的年轻人啊,真的是不错。”

“是啊,不过也真的有把人气坏的,你看第一个题,我竟然看到了说华佗厉害,说华佗只是青囊经失传了而已……竟然给我讲故事起来,真的是哭笑不得!”

“哈哈……偶做调剂,倒也不是那么枯燥,一两篇精妙的文章,足以让我欣慰半天啊。”

“年青一代还是有想法的……”

大家有说有笑的评判试卷,而这个时候,忽然一阵冷哼响了起来。

“呵呵!狂妄!嚣张!不可一世啊!”

说话间,这老人还拍着桌子。

众人循声望去,发现竟然是贾门章贾老爷子,只见他沉着脸,鼻息很重,吹得白胡子都有些飘动。

“贾老爷子,这是怎么了,这么生气?”

贾门章沉声说道:“我看见一份作品,竟然评判仲景和元化的不足,呵呵……”

“真的是狂妄啊!”

“仲景元化之流,乃是中医开宗立派的宗师级别,岂是他黄口小儿能贬低的?”

“还说元化诊病,得于心悟,心悟则变化无常,自用多奇,而学人鲜能从,必欲从上圣之精微,为百世之模楷但不足为学!”

“真狂妄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