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6节(1 / 2)

加入书签

魏旭康这个麻烦不解决,只会有更多的麻烦出现。

这个时候,一阵声音传来!

【叮!恭喜您,收到杨正启的差评,差评等级:高级!】

【温馨提示:事件结束之后,根据对方的表现,获得相关奖励!】

陈南皱眉,事件结束?根据表现?

这解释也太抽象了。

不过,陈南也懒得理,他觉得,自己的文章,此时肯定已经发表了。

的确,这一篇文章不仅发表了,而且很快引起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

中医科学院。

杨树林和王铁军两人坐在办公室内已经和越是讨论,两人的眼睛里越发兴奋起来。

杨树林兴奋的说到:“这个方案太可行了!”

王铁军作为国自然基金的工作人员,他很清楚一件事儿。

当下的科技水平下,建立大数据智能脉诊仪的作用是有限的。

前段时间,中医药领域的国医大师和诊断领域的专家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工程师们都讨论过这个问题!

智能脉诊仪现阶段的可行性并不高!

因为人体脉搏的跳动因人而异,同样的脉搏,如果不能辩证去诊断,因人而异的话,出现的诊断结果,也没有太多的意义。

哪怕把这些参数加进去,也是如此!

可是,现在投入了如此之多的经费之后,他们已经想要放弃了。

几千万,说多不多,但是说少也真的不少了。

魏旭康显然是一个无底洞。

王铁军有理由相信,这个人并非是一个做事的人。

但是,他们当下最纠结的局面就是这已经花掉的钱,不能付诸东流,需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可是,这一篇文章,写的很好!

他先是用深厚中医脉诊理论,配合大量的脉诊数据对脉诊智能诊断的缺陷和漏洞。

提出了当下水平,是很难把中医量化的一个阶段。

即便是有可能,但是需要付诸的人力、物力、科技很多都很难达标。

所以,他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第一是:通过使用已经建设完成的大数据,建立脉诊模拟练习仪,如此一来,可以加快培养中医人才。

第二是:配合《云医院》这个平台,搭建起来一个完整的信息转化装置,把患者的脉诊转化为电信号,然后通过电信号在转化为正常的脉搏,如此一来,实现远程中医的网络诊疗。

这两个过程,让两人兴奋不已!

王铁军面色潮红,有些激动!

“不得了啊!”

“这个文章写的很有水平啊,这两个方案,对于中医发展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儿!”

“首先是模拟练习脉诊仪这个东西,西医那边,早在之前的时候,就开始做这个东西了,他们把视触叩听里面的听诊转化为了信号放在模拟人的身上,帮助教学,对于听心音、听呼吸、听诊的练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时候,就是现代医学发展快速的时期!”

“我们如果可以使用这个模拟器,对脉率脉搏进行模拟,完全是有机会实现中医医学生脉诊培养的过程的!”

“好!”

“太好了!”

“如此一来,我们收集的大量数据,绝对可以催生很多优秀的中医人才!”

“这些之前的投入,非但没有浪费掉,反而成为了基础!”

“啧啧,真的是个人才啊!”

而一旁的杨树林也是兴奋的点头:“对啊!”

“这个陈南,真了不得啊!”

“不过……我觉得,第二个想法,意义同样非凡!”

“现在,云医院搭建完成以后,网络医生的诊疗频率越来越多,但是……相比中医,西医的进度更快也更准一些,因为现代医学主要参考的是化验单以及影像资料,和患者的症状。”

“但是,中医主要参考的是望闻问切,而脉诊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却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大数据智能脉诊仪虽然没有办法研究,但是通过信息收集之后,完全可以把这些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再转化到医生那里,通过脉诊训练仪转化为脉率,这样一来,可以和患者增加对话、视频……配合脉诊!”

“这对于推广网络中医,同样也有很大的意义啊!”

“不错!”

“真的是这两个想法,简直是天才!”

“如此一来,之前投入的五千万,一毛钱亏不了不说,反倒是更好的利用了起来了。”

“做科研,特别是工程类的,最重要的是成果转化率,这两个东西,我觉得完全是可行的!”

两人越讨论,就越是兴奋,甚至到了后面有些激动。

“这个论文太有价值了!”

“是啊!”

“陈南,我们必须得找他好好聊一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