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2节(1 / 2)

加入书签

焦顺国很快就安顿起来了,一旁的秦建川连忙点头,安顿护士去准备起来。

焦顺国在晋省急诊领域的地位很高,他们这些急诊科主任说实话就是以他为马首是瞻。

「对了,给患者肌肉群进行热敷。」

「然后涂抹里用非甾体抗炎药。」

很快,抢救室内再次陷入了一顿忙碌之中。

护士、医生连忙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开药的开药,理疗的理疗。

周围的众人,也直勾勾的盯着患者的心电监护仪,观察着生命体征,考虑着后续治疗方案。

时间在这一刻,变得无比奢侈。

大家想要药效赶紧生效,但是又害怕生命体征的不平稳,所以陷入到了一个特殊的两难境地。

期间,周国康连续出去打了好几个电话,抽了好几根烟。

而陈南这边也没有闲着!

他看着患者的治疗继续,并没有发表言论,但是内心却思考起来。

陶功书和李光明都对患者进行脉诊,但是此时的脉象很不准确!

想要有所收获太难了。

陈南站在一旁,则是开始分析起来。

《魏氏秘传》的推拿中,关于推拿,有一种称呼,叫做开锁!

推就是按摩,拿就是开关,民间又叫「开锁」,人体共有九把锁(「锁」其实就是人体的几条大筋,沿脊肌或或膀胱经),「开九锁」不仅能运行气血、平衡阴阳,还能贯通人体经脉,有回阳救逆的功效。

毕竟,在古代,推拿按摩并非是一种单纯的按摩疗法,而是一种治疗疾病的办法

甚至皇帝还亲自给推拿设立各种专门的官职和机构,可见其重要性。

但是,既然是治疗,那一定是需要诊断的。

而推拿单独作为一个学科,同样也是有诊断技巧的。

手法的诊断。

主要为按诊触诊。

也就是中医望闻问切中的「切」诊。

只是这些年大家对于切诊理解最多的是脉诊,但是不然。

「手触于外,测知其内,法随病至,细析症状;心灵手巧,全赖功夫。

「虽在肉里,以手扪之,自悉其情,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古代有其局限性,他们无法有x线、ct、核磁等高端的仪器,所以,对于一些特殊的疾病,手摸检查仍不可缺少,甚至可以说,现在的仪器,同样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人体并非解剖学上说的那般简单,其实仪器尚不能完全代替。

摸其外而知其内须依赖功夫。所谓功夫,一是要积累经验熟练应用;二是要有练功基础。

有了基本功腕指即能灵活有力,感应灵敏。施法时部位准确,深达病源,迅速敏捷,恰到好处。

这个时候,患者的生命体征,还在下降!

周围的几个主任,也都开始紧张和心急了起来。

如果刚才的药物还不能发挥作用,该怎么处理?

此时,就连焦顺国,也有些担忧起来,他两鬓的汗水滚滚流下,哪怕抢救室的温

度只有不到24摄氏度,但依然让他如坐针毡一般的难受。

伴随着患者迟迟没有任何反应,而且生命体征逐渐下滑,胡军国也有些慌乱了起来

就在这个时候,卫治连忙说了句:「患者的血压开始下降了!」

「50/85毫米汞柱!

「心律不齐。

这个消息,就如同一声声催命符一般,在大家耳边响起。

周国康几人更加紧张了起来。

「还有其他办法吗?」

「拜托了,各位!」

周国康声音有些急切,即便如此,也依然没有人吭声。

此时此刻,谁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一时间!

房间里的气氛,很快陷入了一个冰冷的状态。

陈南见状,他知道,自己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想到这里,陈南直接走到了患者的一旁:「我看看患者。

周围众人看了一眼陈南,没有做声。

焦顺国忽然眼睛一亮:「小陈,你有什么办法吗?

陈南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我先检查一下。

说话间,他的手,在患者身上一些特殊的部位触诊起来。

刚才的脉象,他已经摸过了,根本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中医望闻问切,为什么要都学会,而不能偏废?

就是因为很多时候,要不脉证不符,要不舌症不符,要不干脆你没有办法进行诊

所以,诊断的手法,必须要多会一点。

李光明盯着陈南,只见他的手法在患者的一些特殊经络巡行部位,或有按压,或

有轻弹,或有重按。

顿时好奇了起来!

他在干啥?

同样有些好奇的还有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