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2节(1 / 2)

加入书签

从现病史到现状,从辩证分析到理法方药,从方义到方解,甚至就连调护都有精准的记录!

可以说,详尽无比,事无巨细一般。

挥挥洒洒,杨鸿年语气抑扬顿挫,让人不仅拍手叫绝!

到了最后!

杨鸿年面色深沉的说到:

“是时候开始改变了!”

“中医,应该走出属于中医自己的一条路!”

“要真正落实辨证论治十法!”

“辨证论治水平的高低,病案是最好的见证,一个临床大家的病案之所以受欢迎,就是论治水平高,按语写得到位,故有“读医不若读案”之说。

因为读医者,读医学理论书也,以医学理论为主;读案者,读病案也,好的病案往往是医学理论与临证实践紧密结合、理法方药丝丝入扣、且一一阐明,并经实践检验过的鲜活实例,体现了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所以要重视、完善、发展中医诊籍,写好现代中医病案,为总结经验,寻找规律,继承创新,积累翔实资料。”

“所以!”

“是时候改变了!”

“我们要走出一条属于现代中医人的路,而不是走老路!”

“老路走了这么多年还没有效果,说明必须要开辟新路了!”

“我杨鸿年,不才,但愿为中医,破荆棘,开新路!”

“好了,我的分享,到此结束,大家若有疑惑或者问题,我可以讲解!”

杨鸿年说完之后,众人还没有从刚才的感悟中醒来,大家都在沉思!

甚至莫向强也在!

国医大师同样也在。

杨鸿年这个内容,可以说是今天最有分量的一个!

同样也是最有话题度的一个。

良久

台下不少人看向了陶功书,只见他面色沉闷不语,眉心紧锁,因此,鼓掌的人也是稀稀拉拉的。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台上的孟义超孟老耿老都开始相继鼓掌。

面带喜色!

莫向强同样也是有些欣慰。

谁说杨鸿年没有真才实学,这是有真水平的,这一个演讲,直接为他正名了!

国医大师都鼓掌了,台下众人能不鼓掌,难道他们比国医大师眼界还高?

一时间,掌声如沸,而陶功书的脸色更加难看了!

陈南和赵建勇两人还震惊于杨主任的演讲之中,实在是太有说服力了啊!

杨鸿年内心冷笑一声,呵呵你们觉得老子浪得虚名?

鬼知道这段时间老子茶不思饭不想怎么过来的?

老子书都看了几百本了!

你们知道吗?

其实,杨鸿年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很清楚,自己的学术水平显然是有限的,天赋使然,再怎么努力,最多也是下一个陶功书,但是自己需要朝这个努力吗?

自己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管理人才啊!

果然,树挪死,人挪活,这一个转变,杨鸿年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天赋所在。

这个研究,他可是给自己老师看过,看完之后,陶训义陶老差点哭了!喜极而泣啊!

这混蛋终于做出一点成绩来了!

而此时,陶功书给一旁的一个主任使了个眼色,对方连忙站了起来:

“杨主任,我觉得你这思路很好!”

“但是存在着很多不足,首先是病例的完整性,病历必须要具备一下内容,这是有官方规定的,你的创新对于中医来说,更加详细了,但是,很难实施!”

“而且,这样一来,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这对医生来说,也是一个负担。同样,护士没有学中医的,他们的中医素养不足以支持这样的工作”

“改变,是很难,可行性我抱有怀疑。”

杨鸿年闻声一笑:“改变,就要大刀阔斧的气势,有釜底抽薪的决心,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瞻前顾后,岂能成事儿?”

这话说的,顿时全场哑然。

你这话太牛逼了吧?

杨鸿年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赵建勇却无比熟悉,他忽然觉得杨鸿年被怼神陈南附体了!

但是,不可否认,这话,逼格都要溢出来了。

而陶功书见状,知道铺垫够了,笑着站了起来:“我不太支持杨主任的观点。”

“当然了,我不是否认杨主任的内容,这个内容,其实我以前也研究过,甚至也有总结,类似于杨主任的。”

“但是……最后上会讨论以后,还是觉得时机未成熟!”

“杨主任所在的科室为源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病人不多,医生有限,所以你觉得可行。”

“但是,很多都是专科医院,我们省中医,有1700张病床,1000多名医护人员,这些人想要改变,哪有那么容易?”

“哎这条路,应该自上而下的进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