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4节(1 / 2)

加入书签

“对啊,难道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什么误解吗?”

“哎,错了,这就是看山三境界,陈教授已经到了看山还是山的地步。”

……

没多久,陆陆续续的很多医生都走了进来。

大家也陆陆续续的发现了陈南在看内科书……

一时间,都愣住了。

几个医生对视一眼,陈教授看内科书?这……是不是意味着什么?

就连几个副主任和主任也是一个个面色凝重,开始思考起来今后的上升空间。

心内科的主任郑智斌进来以后,都有些发蒙。

“这个……陈主任,看书呢?”

陈南笑了笑,点头:“嗯。”

郑智斌看见内科书的封皮之后,不由地沉默些许。

难道……这是返璞归真?

高端的知识,只需要最简单的打开方式?

第二天的时候……

心内科病房内,不少人手里都不约而同的拿着一本内科书。

大家相视一笑……一切都在不言中。

而郑智斌也不例外,甚至面对其他科主任的开玩笑也不在意,更是一脸看待凡夫俗子的样子看着对方,我这和陈主任是在一个层次的,你们不懂。

这几天,陈南抓紧时间把十几版的内科学挨着看了一遍。

看完内科之后,陈南发现了很多问题。

“第一,教材内容重复,补中益气汤出现 45次,大承气汤出现 37次,小柴胡汤出现 26次。《金匮要略》与《中医内科学》的重复病种更多,《中内》49种《金匮》论及内科35种,两书重复病种达 21个之多,就重复面而言,《中内》占 42%。”

“第二,教材内容陈旧,知识老化严重,很多《中医儿科学》里面记载的传染病,已经不适应临床需求了,可是……依然写进了教材,这似乎没有太多意义!

而《温病》依然只有明清时代的学术水平,现阶段的东西很少,中医不是一门厚古薄今的学科,需要处理好继承和发扬的问题,以及临床实用型的问题!”

“第三:理论和实践脱节!中医药学是门实践性的科学,其理论体系是在临床实践中形成并总结来的,但是目前中医药学教材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却很大。”

这一番调查,让陈南忍不住深吸一口气,有些失落!

说实话,他着重于临床,以为只是学生的问题。

但是现如今看来,专家们对于编著教材,显然不是那么太看重。

甚至于,在编著教材的时候,很多专家都是把以前的东西复制过来粘贴上去,就连自己的想法和关于疾病的新理解都没有。

这能进步?!

你身为专家,都不去思考了,你让医学生怎么去进步?

忽然之间,陈南意识到了,中医传承之路不是那么容易走的。

看书之后,陈南关于这一次的改革,内心大概也有了一些想法。

但是……

他还需要去学校看看,亲自听一听学生们的看法。

最后,陈南找人办了首都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卡。

他需要去听听学生们最朴实而且最真切的想法。

坐在大一教室的最后一排。

陈南忽然感觉回到了学校一般,那种感觉是如此的令人怀恋。

不过,这一次来,他可不是为了怀念来的。

这是一节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的核心所在。

而老师站在台上,面色严肃的开始讲课。

“今天咱们主要讲气化!”

“所谓气化,就是气血津液的变化……”

而下面的学生,不到15分钟,就开始走神了,30分钟之后,已经陆陆续续的倒下了一批人。

“哎,同学,一会点名的时候,你叫一下我哈,谢谢了!”

陈南听着身边同学的话,忍不住苦笑一声,点了点头。

睡觉……这真的是学生的问题吗?

陈南笑了笑:“讲的不好吗?”

对方无语翻了个白眼:“大哥,我是理科生好吗?”

“现在突然给我讲哲学,妈呀……你觉得我能听懂?”

“再说了……这什么气血津液、藏象……这都看不见摸不着……”

“我突然感觉中医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突然让我学习这些,太难接受了!”

陈南听完,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随后在纸上写到。

“意理深奥,艰涩难懂!”

随后,陈南继续听讲。

他听得倒是津津有味……

但是,忽然意识到了一些事情。

那就是……

其实中医基础理论,完全可以不是这么晦涩难懂的。

而真正导致晦涩的问题,不在于老师,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