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0节(1 / 5)

加入书签

朱建军的话还没有说完,冷冰寒却摆了摆手,说道:“你不用解释了,我明白你的想法。”

“真的?”朱建军一阵惊喜,欣喜若狂地抬起头来看着冷冰寒,可又有些心虚地低下了头,不过眼神的余光,还是在冷冰寒脸上逡巡。

“你是不是想不明白,我为什么不仅要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狙击泰铢,还要他在成功席卷整个东南亚之后,移师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冷冰寒淡淡地说道。语气很是平和,不过却显得很是笃定。

虽然早就知道,政府不可能在钓鱼台国宾馆这样接待国外重要来宾的这种敏感的地方安装任何窃听设备,可即便如此,一向谨慎惯了的冷冰寒还是用神识仔细将房间里里外外探查了一遍,这才会提及如此机密的事情。

冷冰寒那平淡和缓的语调落在朱建军耳中,却不啻于铁锤敲打一般,心中猛的咯噔一下。他实在没有想到,冷冰寒就如同未卜先知的神仙一样,完全洞察自己的心思和想法。

自从飞远投资改组成为飞远国际银行后,鲜有以前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大手笔,似乎渐渐淡出了国际炒家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索罗斯和“量子基金”的声名鹊起。

不过几乎没有人知道,“量子基金”名义上是由索罗斯执掌,实则却早已是冷冰寒名下的产业之一,不论是90年代初狙击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还是1994年,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从布局到实施,每一个细节,针对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应对策略,可以这样说,从头到尾,所有的实施方案,全都来源于冷冰寒的大脑。索罗斯不过是将这些纸面的东西进行了完美的演绎罢了。

纠结

可以这么说,索罗斯和“量子基金”每次都冲锋在前,却只不过是背负了一个虚名和骂名罢了,绝大多数好处,都被飞远攫取了。即便是索罗斯也被蒙在鼓里,他只知道,“量子基金”名义上是自己主导,但实际上早就已然易主,超过半数的股份都被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公司所持,而索罗斯相信,这家公司和飞远,还有朱建军必定有着各种千丝万缕的关系。

虽然索罗斯不是很明白,飞远为什么不直接持股,成为“量子基金”的控股大股东,而是采取这么一种隐晦的方式,但在国际上,包括美国,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世间多的是各种各样性格的人,有些希望功成名就,为世人所敬仰钦慕,也有一些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或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和考量,只愿意隐身幕后,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来掌控自己的公司和资产。这部分人鲜为人知,却掌控着极为惊人的财富,远非那些所谓“富豪榜”上的富豪们可以相提并论的。就索罗斯知道,“量子基金”中的不少资金,就来源于这些人。

然而,索罗斯却并不知道,冷冰寒在飞远之外,还拥有着大量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看起来毫不起眼,却掌控着完全不逊色于“量子基金”的天量资金。正是这些公司,以其强大的财力和凶狠的作风,不声不响隐身于“量子基金”身后,不为世人注意,行事和攻击却更为果敢犀利,老辣狠毒,不但要抽筋还要扒皮,反复蹂躏,每一口下去,都会在那些倒霉国家的金融市场上狠狠撕咬下了一大块肉,攫取最大的利益,许多时候,收益甚至数倍于“量子基金”,真正是赚得盆满钵满,而且由于分散于十多个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投资公司,丝毫也没有太过于打眼,即便是索罗斯,也只会以为是跟风的国际游资所为。

这才是冷冰寒所一直倡导的:“偷偷的赚取,打枪的不要!”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不言而喻,要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飞远这些年来太过于锋芒毕露,战无不胜,每一次出手,从来没有空手而回过,都是赚的盆满钵满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大出风头,似乎都成为了一面旗帜和风向标。但枪打出头鸟,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赚取,原本就像是游走于风口浪尖,在刀尖上跳舞,过于张扬不是一件好事情。

而且飞远现在早已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过程,狙击他国金融市场,造成他国经济崩溃,市场混乱,国家的财富顷刻消融甚至发生政权更迭,这样的“非善举”自然不会赢得他国的友谊,甚至还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忌惮。这种“恶名”一旦被树立起来,飞远以后再想要进驻这些国家发展,难度可想而知,完全不利于飞远的全球发展战略的实施。

这些朱建军自然是了然于心,因此,从冷冰寒第一次提出这种发展思路的时候,他就很是赞同。而随着飞远的产业不断拓展到全世界各个角落、各个行业,成功建立起了完善的发展框架的同时,暗中攫取的利润却也并没有丝毫的减少,更是在成功狙击墨西哥后,冷冰寒所拥有的隐藏于飞远之外的资产,已然超过了飞远的公司的实际总资产,突破万亿美元大关,朱建军的身家也是水涨船高,自然是乐得屁颠屁颠的,甚至给自己买了一架私人豪华飞机以作庆贺。

然而,自1994成功狙击墨西哥比索后,冷冰寒就再也没有什么大动作,这让一直满怀期待的朱建军是失望不已。这倒不仅仅是失望自己的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