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香奁琳琅 第2节(2 / 4)

加入书签

反正自家的小娘子啊,从头到脚无一处不齐全,不是说自己奶大的孩子自己觉得好,实在是放在女孩儿堆里,也明亮扎眼。可惜骨肉缘浅,有几分遗憾,但这里不足那里补上,十五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经营产业,这也算老天爷厚待她,让她能够自保,能够安稳地存于世间吧。

一切收拾停当,喝上一盏熟水,换了轻盈干爽的衣裳,明妆照旧挪到书案前看账。

府里有管事的账房,那是用来出面办事的,毕竟没出阁的姑娘过问市井交易,不受人信任,因此对外说家中铺子和田庄收成,全由管事代为经营。明妆做买卖,也确实很有想法,办过了车轿行,近来打算再办个香水行。

所谓的香水行,就是香汤沐浴的澡堂,要区别于一般只提供热水和胰子的民家浴室,用上好的香料和器具,再准备几个手法独到的揩背人,专事服务城中达官贵人。

当然要开一间买卖行,万事不能一蹴而就,方方面面都得有设想。为了这个,明妆已经筹谋了好久,单经费概算,就写了十几张纸。

小娘子在里间忙,午盏让厨娘做了一份她最爱吃的笋蕨馄饨,待端进来时,发现她已经伏在案上睡着了。

桌前温炉烧得热烈,书案下小娘子的十二破裙撩到了膝头,脚上软鞋也蹬了,那莹洁可爱的脚趾覆上浅红的春冰,像桃花瓣上凝结的露水般盈盈。

午盏抿唇笑了笑,重又退出来,让小女使把馄饨撤下去,自己在门前侍立着,看天顶飞雪从屋檐纷扬坠下,很快假山被层层堆叠,装饰了棱角,只余一个模糊的轮廓……

明妆做了个悠长的梦,梦见爹爹和阿娘还像在陕州时一样,用过暮食之后,坐在院子里看落霞。梦里的爹爹和阿娘脸上没有病容,仍是意气风发的模样,慢慢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军中的趣事。

没有分离,也没有惶恐,明妆心里是平静的,甚至醒后,仍不愿意从那种温情中脱离出来。只是仍有些伤心,如果爹爹和阿娘还在,那该多好……阿娘过世之后,因路远迢迢不能和爹爹合葬,只好命人将阿娘的衣裳送回潼关,埋在爹爹的墓旁。

他们在那边,应当已经团聚了,这样很好,就不怕他们孤单了。自己一个人尚好,有商妈妈和午盏她们陪着,将来也有自己的路要走,要去完成她的执念和心愿。

雪还在下,商妈妈来唤她,轻声说:“小娘子略打会儿盹就行了,要是想睡,还是要回床上去。”

明妆从账册间抬起头来,揉揉眼睛说不睡了,看天色将要暗下来,把手上的东西整理好,趿鞋起身到门前看雪。

雪好大,一点没有要停下的意思,明妆喃喃说:“明日芝圆还要邀我品香呢,要是下上一整夜,恐怕是去不成了。”

她口中的芝圆,是枢密使汤淳的独女,因阿娘早年在闺中时候与汤淳的夫人周大娘子交好,因此回到上京之后,就让她认了周大娘子做干娘。有了这一层,明妆和芝圆的感情相较旁人,愈发好一些。阿娘故去的三年里,周大娘子对她也是多番照应,甚至比起易家人,要更亲厚得多。

商妈妈跟着瞧了瞧天色,对插着袖子说:“且等明日再看吧,要是去不成,就打发个小厮过去传话,免得汤娘子等你。”

夜里明妆躺在床上,听窗外风过檐角,发出呜呜的声响,凄厉之声直到四更天时才消停。早上起床,忙不迭推窗看,虽是房顶院落处处白茫茫,但天色却清朗起来。

院子里粗使的婆子已经在铲雪,把半埋进雪堆里的海棠树解救了出来。廊下女使忙碌,送热水的、卷帘的、洒扫的、运送晨食的……一派热闹气象。

明妆喜欢人多,其实还是害怕寂寞,阿娘过世后,府里雇请的女使和婆子没有减少,反倒又添了些,她不愿意这易园变得冷冷清清的,就要每一处都有人走动,每一处都干干净净,兴兴隆隆。

不过雪停了,该准备往汤宅去了,否则芝圆等不了,早晚会打发人过来催促。

女使把随行的点心和香料搬上马车,车辇停在边门外的小巷里,待明妆打扮好了,便登车往安州巷去。

安州巷距离易园所在的界身南巷有段距离,出了阊合门顺梁门里大街往南,再走上半盏茶就到了。

这些年明妆经常往来,门上的小厮也认得她,看见七香车停下,立刻讨好地搬了脚凳放在车前。一见着人,笑得眼都眯成了一条缝,叉手说:“给易娘子见礼。我家小娘子早早就吩咐了,说易娘子来了不必通传,让嬷嬷请进去就是。”

明妆点点头,“你上回托我的事,已经办妥了。我问过府里管事,岳台庄子上缺个押送粮食的人手,要是你表弟不嫌弃,明日就让他过去吧。”

门房小厮一听,忙不迭又行礼,叨念着:“多谢易娘子了!我就说,托易娘子,比托我们公子靠谱多了。”

门内的婆子已经出来相迎了,呵着腰把人领进了门。

穿过抄手游廊进后院,芝圆的院子在莲花池以东,刚进月洞门就听见她在吆喝:“捞出来……火再烧得旺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