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5节(2 / 3)

加入书签

威严雄壮。

府邸大门,镶着铜环,红砖绿瓦富丽堂皇,大门正上方挂着一个镶着金边的硕大门匾,上书三个字——将军府。

将军府中,同样是仿造长安豪门大院的奢华富丽,完全没有西北大宅的简朴之风。

此时的将军府书房中,一名身着华贵服饰的中年男子听着一个老者口中回报关于阿里土城失守之事,雷霆大怒,嘴中不断咆哮着“蠢材”“该死”“废物”等话。

那老者在汇报完之后,知趣儿地退到了角落,任凭中年男子再是如何震怒,再是如何咆哮,愣是一句话也没有吭声。

因为他知道,大将军很久没有发过这么大的火了,现在这个时候上去劝解,完全是自讨没趣。

到时候,怒火烧到了自己身上,替卫穆和华明那两个傻屌挡了灾,就大大不妙划不来了。

所猜不错,那位穿着华贵服饰的中年男子正是图瓦城和阿里土城的主人,众人口中的杨大将军——杨泰。

当然,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一个高贵的身份,亡隋皇族杨氏后裔。

杨泰的确有些龙子凤孙的血统,虽说不是出自隋文帝杨坚一脉,但是他的祖父却是赫赫有名的靠山王杨林。

杨林何许人也?

乃是隋文帝杨坚的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兴隋九老之一,爵封靠山王。

野史有云,靠山王杨林擅使囚龙棒,乃是隋唐第八条好汉。

当年的靠山王帐下十万金戈铁马,膝下义子号称十三太保,就连当今朝廷钦封的翼国公秦琼秦叔宝都曾是杨林的义子。

当真是呼风唤雨一般的人物。

不过在后来大隋江山分崩离析,各方势力大战之中,靠山王杨林与罗艺之子罗成对战中,死于罗成的回马枪之下。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

如今的图瓦城大将军杨泰,正是靠山王杨林的嫡亲孙子,在太原李氏改朝换代之机,纠结了当年祖父的旧将残兵,一路西逃。

杨泰到了吐蕃边境,隐忍低调经营了十来年,创下了如今阿里土城和图瓦城,还有杨氏马场,好大一份家业。

辛辛苦苦十来年,如今听到竟然被唐军发现了踪迹,还被夺了阿里土城,杨泰焉能不怒?

一番自顾咆哮之后,他渐渐静下心来,最后吐道:“卫穆,华明,两个狗才,死则死矣,本将军一点都不在乎。关键是阿里土城的丢失,本将恨不得活剥了这两个狗才的皮方能泄恨。”

这时,看着杨泰心绪有些平复后,那位角落的老者突然低声说道:“大将军,必须第一时间剿灭阿里土城的唐军,否则消息一旦泄露,引来李唐朝廷的注意,那就大大不妙了。”

杨泰听罢固然点头,是啊,这十来年就跟老鼠一样,永远藏在阴暗角落不敢张扬,无非就是担心李唐朝廷的大军扑灭。

如今自己的实力根本在李唐朝廷的眼中,犹如蝼蚁,根本不足以撼动李唐江山之万一。

唯有,低调与隐忍。

杨泰溘然长叹一声,心中想到,阿里土城之事不能懈怠,必须第一时间剿灭城中的唐军,防止消息外泄。

当即,对着那名老者急声吩咐道:“保叔,赶紧替我草拟信函,我要得到吐蕃的桑巴大头人的帮助!”

老者保叔唔了一声,自顾走到杨泰的书桌前,不紧不慢地开始研磨铺纸……

为荣誉而战

图瓦城大将军杨泰遗传了祖父靠山王杨林的枭雄秉性,深知当断则断,不断自乱的道理。

当他的老仆保叔草拟完信函,派人蜜蜡封好亲赴吐蕃境内送信之后,他便挥刀斩乱麻,亲率图瓦城四千甲卒出了城。

出城之后,他选择了离阿里土城最近的便道,连夜奔袭。

他必须赶在唐军将自己的消息外泄出去之前,第一时间夺回阿里土城,将城中的唐军逐个清剿干净。

尽管他在行军途中依旧无法得知阿里土城中的情况,不知城中唐军人数几何,守备力量是否强大。

但是他坚信,只要保叔将信送到吐蕃境内的桑巴大头人手中,对方看完信肯定会派出援军,助自己一臂之力夺回阿里土城。

两面夹击,任凭唐军再如何强横,他也丝毫不惧。

出城,奔袭。

第一站,阿里土城外十里处,抢先到达地方,与桑巴大头人的吐蕃奴隶军会合。

策马挥斥行军途中的四千甲卒,杨泰隐约找到了当年祖父靠山王杨林,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感觉。

杨氏皇族血脉在体内激荡,祖父靠山王杨林在天上看着,杨泰心中气象万千,澎湃之心呼之欲出。

只见他紧握拳头,心中默念道,我杨泰定不负大隋杨氏列祖列宗的厚望,以恢复故土重铸祖宗太庙为己任,今日牛刀小试,先拿阿里土城的唐军试试刀刃。

默念一番之后,杨泰坐于马上突然将双眼微闭,仰天长啸:“祖父,请保佑我!”

此时,图瓦城大军离阿里土城,还有四十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