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0节(2 / 3)

加入书签

我大唐手中,世上再无吐谷浑国。臣郭业在此恳求陛下,速速调遣李靖等几路大军进驻吐谷浑,以防时局动荡。……郭业遥望长安,顿首叩拜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洋洋洒洒近千字,顺公公总算是念完了。

念完之后,他扭头望向了李二陛下,等待着皇帝的指示。

可谁知李二陛下一言不发,整个人怔怔地僵立当场,嘴巴微微张开合不拢,一副失神的模样。

约莫过了一会儿,李二陛下突然问着顺公公道:“董顺,这,这郭业最后讲得什么?世上再无吐谷浑,吐谷浑七座城池尽归大唐所有?”

董顺忍着心头一阵狂跳,应道:“是啊,陛下,益州侯这次出使吐谷浑,阴错阳差下,居然替咱们大唐帝国开了疆辟了土呢,而且听着还顺风顺水蛮轻而易举的,啧啧,这,这真是闻所未闻之事啊。”

“哦……”

李二陛下木讷地应了一声,又重新陷入了沉默中。

此时不止李二陛下,就连殿中满朝的文武都纷纷噤声,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喘,皆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个个脸上尽是难以置信的模样,好像刚才不是听捷报,而是在听天书一般。

很快,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率先醒悟过来,尤其是长孙无忌更是满脸妒色,心中暗恨,郭业这小贼的运气也太好了吧?开疆辟土居然就这么简单?此事到底是真是假?

他刚想开口质疑来着,偏偏又听李二陛下跟诈尸一般突兀叫道:“长孙无忌,你还愣着干嘛?速速替朕传旨李靖、柴绍、秦叔宝等各路大军,让他们飞奔进驻吐谷浑啊。郭业此时在吐谷浑势单力薄,万一被吐蕃人趁虚而入怎么办?那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长孙无忌心里是百般地不情愿,出言质疑道:“皇上,此事太过骇人听闻,也太过出人意外了,而且听益州侯这捷报了讲述,委实太过儿戏了。这开疆辟土之天功,竟如此简单?不如让臣先派人前往吐谷浑一趟,证实之后再做决定,如何?”

“混账!”

李二陛下勃然大怒,舌绽春雷般喝骂道:“郭业他有几个脑袋?这种事情岂能随意诓骗朕?无忌啊无忌,到了此时此刻,你怎么还那么小肚鸡肠小心眼,老惦记着自己一亩三分地,党争不断呢?”

嘭!

这诛心之言话如万枚钢针一般狠狠刺痛着长孙无忌的心尖,吓得他双腿一膝顿然跪地,口中高呼:“皇上,臣不是那个意思,臣只是想谨慎一些,万一事情并非如郭业所讲那般……”

“好了。”李二陛下厌恶地挥手示意道,“长孙无忌,休要多言,速速下去拟旨快马送到李靖手中,下去吧!”

长孙无忌真是触了霉头百口莫辩,还要继续辩解来着。

不过李二陛下再也懒得看他一眼,相反,他一脸亲和地看着虞世南,柔声说道:“虞爱卿啊,这赐郭业同进士出身只是小事,你立马替朕修书一封,召郭业速速回长安。啧啧,朕可要好好听他说一说吐谷浑那头的事儿。”

“老臣遵旨!”

虞世南中气十足,声若铜钟大吕般高呼了一嗓子,而后不忘用得意洋洋的眼神挑衅地看了一眼长孙无忌。

不过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是耷拉着脑袋一副病怏怏的样子,浑然不敢也不愿再和虞世南的目光相碰撞。

归返

数天之后,李二陛下的圣旨抵达东突厥的屯军草原上,李靖接旨过后安排了柴绍、李绩、程咬金三路大军留在原地镇守,而后自己亲率一路大军,与秦叔宝、侯君集其他两路大军快速开拔,进发吐谷浑。

与此同时,郭业也接到了虞世南派人送来的加急信,让他速回长安面圣。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当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接到虞世南加急信之后,他并未及时动身,而是在白兰城多做停留了一天。

趁着这一天的时间,他召集来了康宝、程二牛诸人,吩咐安排与殷殷嘱托了一番,示意他们继续留守军管着白兰城,并让他们将相同的话带给早已率领野狼军奔赴边境安抚吐谷浑军的庞飞虎、童虎二人。

他再三告诫诸人,莫要与即将进驻吐谷浑的李靖几路大军起冲突,他日封赏圣旨之中必有郭家班众人的名字,永不落空。

直到第二日的清晨,在西川军的夹道相送下,他才与刘振轩带着三百亲兵,重新踏上了返回长安的征程。

离开白兰城的那一刻,代表着他此番奉旨出使吐谷浑的使命宣告结束。

……

……

这一次地折返,因为知道回程的路经,驾轻就熟仅仅用了将近五天,他便抵达了长安。

走进春明门之时,天已近黄昏,差不多到了吃晚饭的光景。

队伍走到朱雀门之时,刘振轩策马来到马车外相询:“侯爷,接下来咱们这是先回府,还是进皇城到礼部衙门那儿交差啊?”

礼部主管外国邦交事宜,按照章程郭业此次出使吐谷浑虽然是奉旨出使,但始终要对礼部有所交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