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4节(2 / 3)

加入书签

契、店铺、地契、田契总和加起来,绝对比三十万两有过之而无不及。若非不是我嫌这些产业套现忒慢,不能马上变现,我又岂会进你这扬州银号呢?呵呵,跟你们银号拆借银子,三十万两的利息可是个天文数字啊!”

崔义珪闻言不由面色一变,暗暗惊叹,这个姓吴的居然已经在扬州置产这么多了?莫不成他还想在扬州定居不成?好家伙,这可是一条肥硕的大鱼啊,得要牢牢抓住才是。

不过他还是不放心,再次试探道:“吴东家的那些房契地契田契,当真价逾三十万两白银?”

郭业笑了笑又耸耸肩,道:“崔东家,难道这事儿还能作假不成?我要从你们那儿拆借来银子,那些地契房契田契你们肯定要请专人验过的,对吧?如果一有作假企图鱼目混杂,贵号又非傻子,怎么可能同意将银子借贷与我?”

说罢之后,郭业暗暗想着,陈集涛手中应该还有不少从古井巷张家那儿抄没来的家产,虽然变卖了一些,但是多数还是掌握在扬州府衙手中。届时,少不得借来一用了。

崔义珪听着郭业说得也是这个道理,点了点头,说道:“那是,只要吴东家的那些地契房契田契都没问题,我们扬州银号肯定会拆借三十万两银子给你。不过,我有个不情之请,有个问题想问吴东家。”

郭业见着崔义珪的态度缓和有松软的迹象,随即应道:“崔东家但讲无妨,尽管问来。”

崔义珪问道:“不知吴东家要拆借如此大的一笔银子作何用途?嘿嘿,在下知道这里涉及到你的私隐,如果不方便的话,吴东家可以不说。”

郭业知道这厮多疑诡诈,目前虽然有一点点松软,但还是在举棋不定中。

为了给他吃上一颗定心丸,郭业索性继续爆个大料道:“其实也没什么,崔东家应该知道蜀中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虽然也有自己的盐井,也有官盐在售卖,但总得来说还是缺盐。而扬州却是不一样,盐场众多,乃是我朝最大的盐税重地。最近吴某得知古井巷张家突然一日之间荡然无存,以至于扬州黑市之中私盐横行,兜售私盐者多如牛毛。尤其是盐帮,更是有大批的私盐要出售。所以吴某心里一横,索性要做就做一次大的,决定将盐帮和几个私盐贩子手中的私盐统统垄断,一齐儿运入蜀中牟利。”

说到这儿,郭业故作一副贪婪的神情,啧啧称叹道:“崔东家是不知道蜀中那边的盐价,呵呵,三十万两的私盐如果在蜀中兜售一空,所牟之利至少是这个数……”

说着,他又伸出右手张开五个指头,在崔义珪的面前比划了一下。

“可牟利达五、五十万两???”

崔义珪立马表现出跟之前那名伙计一般的德行,咂嘴唏嘘感叹道:“难怪黑市里的那些人一个个不怕死,都敢冒着被朝廷杀头的风险去贩卖私盐,原来私盐的暴利如此之高哇。啧啧,真是令人羡慕啊,吴东家。”

郭业能察觉的出来,崔义珪在说完最后一句话时,虽然是说着羡慕,实则眼中闪烁着的却是若隐若现的贪婪之色。

不过他越是这样,郭业越是暗喜,不怕崔义珪贪婪,就怕他油盐不进。

“但是……”

崔义珪突然话锋一转,警醒地看着郭业,又问道:“崔某虽然不贩卖私盐,但是好歹天天与南来北往的客商打交道,自然也听说过蜀中那边的一些情况。据我所知,要想将私盐运进蜀中,就必须走水运。而蜀中的水运基本都在蜀中第一大帮漕帮的掌控之中,外人很难将私盐、私铁等物运进蜀中的。在下很好奇,不知吴东家又有什么手段能够保证私盐顺利进入蜀中,而不被漕帮拦截呢?”

显然,崔义珪还不是百分百信任郭业,心中还是在猜疑着。

郭业心里一紧,狗日的,还挺小心谨慎的。

不过他立马找到了说词,轻声应对道:“很简单,金银开路,仅此而已。漕帮是横霸蜀中各路水运,但漕帮也并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吴某不仅与漕帮总舵主有过几面之缘,而且我们乾州吴家也每年都会给漕帮上贡。凡是我们吴家的货船,漕帮一律放行,绝不会为难的。”

“原来如此!”

这下,崔义珪心中最后一个疑问也被郭业说服了,点头说道:“吴东家说得没错啊,这世上除非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不然又有谁不爱银子?真是羡慕吴东家啊,买卖盘子做得这般大,啧啧,羡煞旁人啦。”

郭业就算是再不开窍也能听得出来,崔义珪这话里透着满满的酸意。

他笑了笑,又耸了耸肩,没有作回应。

崔义珪此时验证完心中的各种疑虑之后,便打定了主意,只要郭业的房契田契地契没有问题,就拆借三十万两银子给他。他尽管心里嫉妒郭业贩卖私盐的暴利,但总不能将对方这笔送上门的生意拒之门外吧?

在商言商嘛,有抵押担保,又有利息银子,干嘛不赚?

随即,他问道:“吴东家几时需要拆借银子?”

郭业回道:“明日如何?”

“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