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70节(2 / 2)

加入书签

有怀抱,李二陛下的墨宝一来,算是彻底打消了人们心中的疑虑。仕途清流系的分量,在皇帝陛下的心目中是最重的!

郭业的这次宴会,成了士林清流系的一场狂欢。李二陛下给郭业撑腰,又何尝不是李二陛下给仕途清流系撑腰?

众人狂欢了一夜,直至次日清晨,这场宴会才宣告结束,宾客们纷纷离去。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郭业都宅在朱雀坊的府邸,日子都过得非常之安静。

每日里和一妻二妾谈谈情,说说爱,尽享鱼水之欢,继续开战造人运动。

小萌女郭襄和爹爹也逐渐腻歪起来。郭业每日里没事就给郭襄讲童话故事,什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呀,灰太狼和喜羊羊呀,听得小丫头如痴如醉,最后郭襄喜欢爹爹还超过贞娘!

郭小渣也开始离开襁褓,开始练习爬行,眼看着儿子茁壮成长,郭业每日里心中充满了温馨。

老太君对郭业这段时间的表现也很满意,儿行千里母担忧,老人家还是希望家人都在身边。

郭业偶尔上上朝,却只装装样子,做个摆设,从不发表意见,就差把尸位素餐四个字写在脸上了。

什么事儿都是好好好,可可可,行行行,谁也不得罪。

遇到有人争执,非要给出意见,郭大人就会把脸一板,正色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个即将致仕的老头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竟然有几个御史弹劾郭业尸位素餐。

李二陛下立刻严词驳斥,直接打发这几个御史出外巡查了。

如此以来,大家也算明白了陛下的心思,郭业怠工怠得那是更加理直气壮了。

至于礼部和领军卫府衙门的本职工作么,郭业也不怎么上心。

偶尔去这两个衙内应应卯,检查下两个衙门的日产工作,就当是调剂生活了。

至于具体事务,嘿嘿,就别指望咱们郭大爷有什么具体指示了。

批阅公文?你想都别想!

奇怪的是,郭业郭大爷的怠工举动,并没有影响朝廷和衙门的正常运转。相反地,由于郭业的低调作为,使得朝廷三系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平衡。没有了争权夺利,各种政事各司其职,波澜不惊。

看来,郭业这段时间做一个大唐政府的薪水小偷,是符合所有人的利益的。

鱼暖暖去扶馀国的准备工作,要比预计中慢了很多。主要是柴令文和梁二少两位公子,舍不得鱼暖暖远行,暗中拖了不少后腿儿。

在这件事上,二位大少表现了难得的一致。

可是前方军情如火,在鱼暖暖发了一次飙之后,二位大少才展现了难得的高效率。

一直到,一个月之后,去扶馀国的船队终于准备完毕。

鱼暖暖带上了王伯当夫妇,还有押运着长乐坊钱庄拆借的银子,离开了长安返回扶馀国。

大海茫茫,不知何时才能回转。

郭业并未送行,而是全权由柴令文和梁二少这两个斗气冤家负责此事。

至于两位大少如何同鱼暖暖洒泪分别,他就眼不见为净了。

对于郭业主动疏远鱼暖暖,两位大少自然也是乐见其成。

朝廷无事,家中无事,郭业享受了一段穿越大唐以来难得的平静生活。

直至临近年关,一封远方的来信才打破了他生活的宁静。

给他来信的不是别人,正是远在天竺国,帮助戒日王平定内乱的卫国公李靖。

卫公来信

卫国公李靖远征天竺,对抗五国联军,实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郭业是实实在在的替卫国公捏着一把汗。

虽说李靖在后世被称为大唐军神,在中国历史上,也是数得着的军事天才,可那五国联军也不是吃素的。

这几个国家身在中国这个庞然大物身边,一直到郭业那个年代都独立自主,没有被中国所吞并,岂非无因?

要说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爱好和平,那也太扯淡了。

这么爱好和平的民族,怎么可能从黄河流域的一个小部落,发展成为占尽天下膏腴之地的中央之国?

如此爱好和平的民族,怎么可能从初期的几万人口,发展成世界上人口第一的民族?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是咱们对这件事的解释。

这话你信吗?反正郭业是不信。

这几个小国,可和塞外不同,稻米一年三熟,土地十分适合耕作,中原王朝能不对他们的土地垂涎三尺?

既然中国一直没能把这几个小国吞并征服,那就只能说明一件事——这块硬骨头,不好啃呀!

何况,这次要对付的不是一国,而是五国的联军。

这次要是让郭业领兵,郭业可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