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5节(2 / 3)

加入书签

这个官职太重要了,也太敏感了。不是德高望重之人,怎么可能坐稳这个位置?

这可不是不良人,派杨凤怡去武力威逼一下,就差不多了。这个位置上,需要的不是武力,而是威望!而自己呢,威望是没有,臭名倒是闻名于世!

自己当吏部尚书,怎么可能让下面的官员心服口服?还有,原来的吏部尚书乃是孔颖达,自己和孔老头的关系可不错。这次相当于自己抢了他的吏部尚书,以后见了他,可怎么交代?

更严重的是,自己还要负责清退年老的官员,这个更是吃累不讨好的差使。那些上了年纪的官员,给自己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自己可怎么应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郭业见了这几份任命,看到的是李二陛下为了推行自己的一统天下的大计,用力过猛,官职所授非人。

朝堂之中的其他官员,却是从另一种角度理解这些调动。

死了的王圭,被罢斥了的魏征和孔颖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给李二陛下提意见。

李二陛下不管王圭的死活,勒令魏征和孔颖达退休,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不想在朝堂之上再听到反对他的声音。换言之,李二陛下在一代昏君的道路上,开始渐行渐远……

尉迟恭当上兵部尚书,人们并不怎么反对。大老黑人缘不错,大家都知道他虽然虽然口无遮拦,但是没啥坏心眼。对于他的升官,人们都是乐见其成。

至于尉迟恭对兵部的影响……这个官职空悬几年,兵部都能正常运转。即便尉迟恭不识字,只要不管事,就不会对兵部有什么危害。

对于郭业当上吏部尚书,人们的心情就十分复杂了。

他们一方面是愤恨奸贼得势。另一反面,却是更加确认郭业就是李二陛下的私生子。李二陛下把他从礼部尚书调到吏部尚书的位置上,这是准备传位了!

本来,郭业已经掌握了长安城的兵权,现在又掌握了全国地方官的人事权!稍微经营几年,那就是个小皇上。李二陛下再想传位,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眼睁睁地看着郭业前途无量,官员们开始两极分化了。一部分的官员再也不敢疏远郭业,秦国公府门前每日里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但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开始心灰意冷。当今天子,越来越昏庸无道。至于他的继任者,更是害死一代清官的罪魁祸首。可以预见,不久的朝堂之上,定然是奸佞当道,好人遭殃。

圣人云,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如今朝堂昏暗,自己这个官当得还有什么劲?不入归去!不入归去!

说起来,也是贞观年间政治清明,朝堂上充满理想色彩的官员还是很有一些。竟然真的有不少官员,主动上书请辞……

吏部尚书郭业哪敢批准这么多人辞官?急忙报给了李二陛下。最后李二陛下下了一道圣旨,从今往后,年六十以下着,严禁主动辞官!

李二陛下不准辞官,这帮人也不敢挂印还乡。于是乎,就纷纷称病不起,给李二陛下玩起了非暴力不合作。李二陛下所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其实,无论是请辞的官员,还是投奔郭业的郭业,都只是朝廷官员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官员,则是沉默着,酝酿着……

现在,明眼都知道,目前大唐朝廷的气氛很不正常。恐怕要不了多久,就会再迎来一场大的变故,甚至有可能是……政变。

郭业当然也嗅到了其中的危险气息,加紧了对领军卫府衙门和长安府衙的控制。

但是他知道,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本,除非是让李二陛下彻底放弃那个计划。

但是,现在,又有谁能有那个能力来劝谏李二陛下呢?难道就不怕落得魏征的下场?

这一日郭业正在家中闷坐,孙子善来报,马元举求见。

客厅之内,还没等郭业说话呢,马元举已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道:“秦国公,救救陛下,救救大唐吧!我马周求您了!”

子仪不出,奈苍生何(1)

郭业被马元举的动作吓了一跳,赶忙把他扶了起来,道:“马兄,您这是干什么?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马元举连连摇头,道:“不,秦国公如果不答应的话,马某人情愿跪死于此!”

郭业一皱眉,道:“马兄,咱们相交这么多年了,我郭业的为人你还不了解吗?义之所在,我郭业什么是候退缩过?您如此作态,真是让郭某人心寒!”

“这么说你是答应了?”

“您先得跟我说清楚是什么事儿呀。光说拯救陛下,拯救大唐,这个范围也太宽了一点儿。”

郭业说着话,微微用力,把马元举扶起,道:“马兄,咱们有话慢慢说。只要郭某人办得到的,必定全力以赴。”

马元举这才重新落座,道:“秦国公,关于如今的朝堂,您有何看法?”

对于马元举,郭业可不能揣着明白当糊涂,他长叹了一口气,道:“如今的朝堂,唉,郭某人也是深为忧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