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7节(2 / 3)

加入书签

这里,孙代音的脸色也有些尴尬。

“孙城主这个想法……也真还有些奇特?”

“随您怎么想。如您所言,此战获胜之日,恐怕就是我孙氏灭族之时,我愿意效忠高句丽,但是高句丽能保护我吗?但是大唐就不同了,天子被称为‘天可汗’又岂非无因?定能保我孙氏长盛不衰。”

“那倒也是。东突厥被我灭国之后,陛下还许之复国。颉利可汗在长安城的生活过的也不错,更别提您这个献城起义的了。郭某可以担保……”

孙代音把手一摆,道:“我不用您担保。在下相信大唐天子不会亏待我孙氏。”

“好吧,但不知孙将军准备如何献城?孙将军可有计划?”

“我要是有计划,还用得着找您吗?”

孙代音苦着脸道:“刚才我都说了,城内只有五千人,是我的绝对心腹。至于其他人,让他们守城他们倒是遵我的将令,但是要说投降,我那老岳父那关就过不去。”

“听你这意思,辽东城内除了你的心腹,都效忠渊男建?”

“那怎么可能?虽然大部分人都心向高句丽,但是这忠心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钱花。自己死了,家里的老婆孩子可咋办?所以,大家都是倾向高句丽,但绝大多数人,没有为渊男建效死的心思。”

“这样啊……那倒也好办。你派人把守住四门,然后把四门打开,放我们唐军入城。到时候你再振臂一呼,这辽东城不就易手了吗?”

“秦国公,您真是太聪明了!好,咱就这么办。明日一早,您就出城,明天晚上咱们就里应外合,取了辽东城。”

郭业忽然感到有什么不对的样子,这个主意有什么难想的?以孙代音的头脑,连这个主意都想不出?

他激灵零打了一个冷战,道:“不行!这样不行。万一你们若是诈降,我大唐的兵马岂不是被你们瓮中捉鳖?”

孙代音双手一摊,道:“我就是担心唐军不信任我,才特意来请秦国公出个主意。您看这事儿……”

“这可难了。有道是受降如临敌,若是你能控制全城的兵马,我就可以让你把兵马开到城外受降,但是现在……”

郭业忽然眼前一亮,道:“不如明日我军攻城之时,你们的军士都左臂缠上一块红布以为内应,攻击高句丽人制造混乱。”

“恐怕那也不成。”孙代音苦着脸道:“让这些兄弟们跟随我一起投降还成,但要让他们对着昔日的同僚下手,大部分人恐怕还真下不去手。”

“左也不成,右也不成。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办法?”

“不用唐军配合,就凭着这五千兵马,发动兵变,取了辽东城!”

立威

孙代音苦着脸道:“五千破十万?秦国公,在下知道您能征善战,但是我手下的那帮兄弟,手底下实在是稀松平常,恐怕难堪驱使。”

“这又不用硬拼,你乃是辽东城主,占着大义。只要略施小计,把城中的高级将领都抓起来不就行了?有道是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没了这么多大将,城内的军士再多又有何作为?”

“您的意思是……给他们来场鸿门宴?”

郭业道:“虽不中亦不远矣。也不用兄弟们下手杀多少人,只要把大部分人扣住即可。孙城主的五千兵马,应该就能掌控全城了吧?”

“这……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要达到您的目的,岂不要抓几百号人?小将恐怕是力有不逮,还要秦国公帮忙。”

“郭某人当然是责无旁贷。”

“另外,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唐天子那边知道我已经反正?到时候也好配合?”

“你附耳过来,咱们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不仅仅能令唐军得到消息,还能让咱们的计划更加顺利。”

孙代音听完了大喜,道:“好,咱们就这么定了!”

……

……

当天晚上,辽东城就开始了密集的换防,一直到了天快亮的时候,才算宣告结束。

此时,城主府外,已经聚集了不少高句丽的将领,找孙代音讨要说法。

不得不说,渊男建在人事安排上,确实有一手。孙代音稍有异动,大伙就忍不住了。

孙代音对这个场面倒是早有预料,传令道:“擂鼓聚将!”

鼓声一响,人群顿时不再聒噪,大家快步走入城主府内。在议事厅内,按照职级站好。

鼓声三通响过,孙代音面沉似水,道:“点名!”

“喏!”

功夫不大,人头已经点清。三百二十员战将,总共有十人未到。

这十人中,有七人是在城头驻防,本就不应前来。至于其他三人,一人姓渊名俱寿,乃是高句丽军中一员参将。

还有一人,姓孙,名安仁,算是孙代音的一个族兄。手下统领着一营兵马。

还有一个人,却是孙代音的老岳父温沙门。

孙代音眉头紧皱,怒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