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1节(2 / 2)

加入书签

是新主子的信任?现在李二陛下继续让他在辽州任职,岂不是意味着把后路都交给他了?有了李二陛下的信任,孙家的飞黄腾达的日子还远吗?

安抚好了孙代音,李二陛下接过辽东城城主的大印,高高举起。

他颇为兴奋地说道:“众位爱卿,辽东城本为中国故地,两百年前,中国势微,被高句丽侵占。隋炀帝为复故土,百万大军打了三次没打下来。但是今天……”

李二陛下深吸了一口气,道:“朕,大唐天子李世民,带着众位将士,把这座城收回来了!这场功业,是朕的,也是众位爱卿的。咱们君臣共勉,一起开创大唐盛世!”

“万岁!万岁!万万岁!”众将士齐声喝喊,声震云霄。

良久,人们的声音才逐渐降低。李道宗上前一步,道:“陛下,您是不是还忘了一件事?”

“什么事?你是说封赏众位将士?”

“那却不急。微臣的意思是,陛下旗开得胜,收复辽东城。这么大好的消息,得快点告诉太子殿下和后方的臣民呀。”

“朕怎么把这茬给忘了!”李二陛下一拍脑袋,道:“来人,给朕点火!”

“喏!”

当然,他这个点火的命令,不是要火烧辽东城。而是点燃烽火。

想当初出征之际,李二陛下与太子有约,三十里建立一个烽火台,从长安城一直修到了辽东附近。只要辽东城破,就点燃烽火,把这件事通报天下。

这样做明面的理由,当然是太子年幼监国,若是有人散布前方战况的谣言,恐怕会引起民心不稳,适时传递胜利的消息,有助于朝廷安定。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李二陛下希望自己的功业,能够早点被天下人知道。

你们不是说朕弑兄杀弟得位不正吗?那又如何?

论文治,朕的贞观年间斗米四钱,乃是数得着的盛世。论武功,朕收复汉家故土,重现中国辉煌!

这样的好皇帝,你们上哪找?有什么不满意的?

李二陛下见烽火台上当即浓烟滚滚烈焰飞腾,不由得哈哈大笑,道:“不出三日,这个好消息就能被太子以及留守群臣知晓。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不知会有多高兴呢!”

……

……

“啥?父皇已破辽东城?”李佑问道。

阴弘智道:“没错,烽火入塞,这个消息普天之下人尽皆知。”

李佑一拍大腿,道:“好!太好了!”

“殿下,您没事吧?这有什么好的?陛下出征顺利,太子的地位就愈发稳固。您离着大位岂不越来越远?”

“你懂什么?这就叫做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这仗打得越顺利,离着死期也就越来越近了。”

“您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佑强自按捺住激动的心情,道:“这事你就别管了。总而言之,不日即有大变!嘿嘿,烽火入赛,能入得了一次,就入得了第二次。你给我把手下的江湖人物打点好了,不日即有大用。”

“殿下,恕我直言,陛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人数虽然不多,但那都是百战精锐。咱们收拢的人物,可是差了一点,恐怕难堪驱使。”

“不必担心。”李佑微微一笑,道:“咱们的人手弱,但是咱们的敌人更弱。更关键的是……”

“什么?”

“大势在我!”

先锋郭业

玄菟月初明,澄辉照辽碣。

映云光渐隐,隔树花如缀。

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临城却影散,带晕重围结。

驻跸俯丸都,伫观妖氛灭。

这首《辽东望月》,充分表明了李二陛下夺取此城的兴奋心情。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次破城的赏赐,也是格外丰厚。

可怜渊男建为抵御唐军准备的丰厚财物,都成了李二陛下对大军的人情。

首先,契丹和奚族的大军,得到了大笔的粮食和布帛。

这两族大军虽然屡立大功,但是也真不听话。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成为一枚定时炸弹。

李二陛下赏赐完他们之后,就让他们回转故土。对此,苏支和摩会对此倒是没啥不满意的。

他们和唐军不同。

唐军此次出动了十万兵马,这虽然算是一宗重要的军事力量,但是即便全部折损,对大唐来说,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伤筋动骨。

他们这八万大军就不同了,可以算是二族的倾国之兵。一旦有所闪失,恐怕契丹和奚族的名字,就得消失在草原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