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节(2 / 4)

加入书签

“大邺兵力,少说有两百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除非从根儿上烂起,否则别说我这辈,就是你这辈也等不着那天。”

澜舟笑道:“好在离烂也不远了,北边拖欠着戍边将士的军饷,已经两三年了。粮草短缺,官兵们只好上老百姓那头征粮,弄得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两百万人马,实际能用的半数不到,咱们一动,连路有人响应,攻入北京指日可待。”

这孩子,小小的年纪,野心却不小。他垂眼看他,“一旦动手,就是巨轮推进,再也停不下来了,若没有十成的把握,不能轻举妄动。我问你,咱们有多少人马?”

澜舟道:“南苑各处相加,大约有二十万。”

“就算朝廷能用兵力在一百万,一百万和二十万,天差地隔,一个闪失就会功亏一篑。”他在他肩上拍了拍,“儿子,深谋远虑,才是治世之道。图谋天下不可冒进,还需从长计议。”

澜舟讶然望着他,以前那个气吞山河的阿玛似乎不见了,自打尚主以来,变得畏首畏尾,凡事只在芝麻绿豆上做计较。他拧了眉头,“底下人都等阿玛的令儿呢。”

他唔了声,“静观其变。”

澜舟犹豫了下,还是忍不住问他,“是长公主和您说了什么吗?”

良时不豫,“这会儿怎么称呼她长公主了?叫额涅不是叫得挺欢吗?”

澜舟不由皱眉,“阿玛这是怎么了,儿子亲近她,也是瞧着阿玛的面子,难道您还指着我同她不和吗?”

他轻飘飘乜了他一眼,“别在这儿散德行了,你也大了,不能老粘着她,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原来在父亲的眼里,他的一片孝心是“散德行”,这叫他没法接受。他说:“奶奶都让您送走了,我缺人关爱,就愿意腻着她。”

从小到大听话顺从的孩子,有朝一日和你抬起杠来,简直让人沮丧。良时问:“你今年多大?”

澜舟说:“儿子八岁,端午就满九岁了。”

“明儿在府里挑一挑,看哪个顺眼,收房吧。”

这么超前的决定,让做儿子的目瞪口呆,“祁人十三岁才……”

他掸了掸衣袍,“早早儿学好了本事,十三岁就可以直接娶亲了。”然后再也不听他抗议,悠闲而慵懒地踱进了银安殿。

太妃得了几匹上好的缎子,正摊在桌上查看,他上前打了个千儿,“儿子回来了,给额涅请安。”

老太太嗯了一声,放下眼镜回榻上坐着,“殿下歇午觉了?”

他说没有,“才安顿下来,一身的灰,洗漱完了来给额涅请安。”

太妃称意了,笑着说:“晓事儿,不枉把王府腾出来,三位庶福晋换一位长公主,咱们可赚了。”顿了顿问,“怀宁之行收获颇丰吧?我传恕存来问了话,听说你们住到一处了?这么算来再过两个月该有好信儿了,麻烦就麻烦在国丧上,皇后才崩的,这会儿有动静,怕上头要问话。”

他却没放在心上,“皇上要不了多久就会立新后,大喜一冲,谁还计较上个皇后是什么时候死的。只不过我和她暂且还没圆房,额涅要抱孙子,怕是得再等等了。”

太妃一听又上火了,“怎么回事儿?我今儿还上报恩寺求来着,老住持说卦象上来看快了。”

良时道:“是快了,额涅稍安勿躁。”

太妃说你这个不行,“既然同房了,就应当有下文才对。”一面喋喋抱怨着,“我这么大的岁数了,还要为你房里的事操心,你哪时也不叫我省心!想当初你阿玛都比你机灵,你呢,媳妇在跟前,怎么反倒露怯了?要个孩子吧,将来也好名正言顺。”

正说着,见一个端庄的身影从中路上过来,一时住了口。

婉婉欠身请安,太妃得站起来受礼,各自客套一番拉过来坐下,问问一路见闻,说这两日受累了,不该跟着上那儿去。说了半天转头吩咐塔嬷嬷:“把我求的牌子拿来。”

红漆盘里并排放着两面玉牌,太妃挑了一面,替她佩在衣襟上,“这是高僧开过光的,能保平安,你们一人一块儿,还能早生贵子。我不是催你,大婚有程子了,要是瞧他好,就赏他脸子吧!认真说,先前有三个庶福晋,都不是要紧人儿,我心里认定的媳妇只有你一个。你们开花结果了,我就是下去,也能见他阿玛了。”

婉婉知道太妃一见面无非就是那几句嘱托,每回都让她感到不好意思。她支支吾吾回应,还没开口先红了脸,“额涅的话我记下了。”

“到底面嫩,这有什么的,世人都打这儿过的。”又指指桌上缎子,“天儿要热啦,往年全是我张罗,今年我就偷个闲了。良时的夏衣,少不得劳烦殿下,叫他们把工笔小样送来,殿下瞧着哪个可心,就叫他们照着样子做。还有一桩,他的那个院子啊,入夏前得打发人重新修一修,瓦片儿松了,墙皮也老旧了……”太妃笑笑,“就让他住到你那里去吧,湖边上风光好,两口子得多处,情义才更深厚。”说罢自己也高兴了,赶紧朝外头吩咐,“快快快,今天就动手,别等了,万一明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