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节(2 / 3)

加入书签

人并肩而行,自然的牵着夫人的手。

萧洛兰走了一会,就看到了远处的人家,炊烟袅袅升到灰色的天空中,不平整的土道上,三人遇到了一个赶着驴车的汉子。

几块长条木板上铺着厚厚的干草,形成了一个简单的车架,车架上坐着一个年轻妇人以及两个娃娃,旁边还放了一个篮子,篮子用红布盖着,瞧不清里面是什么,汉子在前面赶着驴车,时不时的吆喝几声,虚空甩一下鞭子,更多时间他是在走路,牵着驴子走,担心累着家里的牲畜。

两个孩子第一个发现跟在他们身后的三人,随后是年轻妇人。

年轻妇人一瞅眼,天色灰白的乡间小道上,从渡口方向来的三人,为首的中年男人身形高大健硕,披着上好的玄色大氅,面容不怒自威,而他身侧的妇人戴着一顶帷帽,虽看不清相貌,身上衣服也低调,但是却有一股说不出来的清婉气质,两人身边有一个明显是护卫的人。

年轻妇人连忙让赶车的汉子朝边上移移。

汉子回头看了一眼,赶着驴车朝旁边走了走,两个娃娃坐在干草垛上,身上衣服面料虽旧却洗的十分干净,趴在娘亲的腿边嬉闹,叽叽喳喳的问阿娘什么时候到阿奶家,又说到了镇上还要吃饴糖,还要买木剑玩大将军的游戏…很快,他们就消失在了前方小道上。

萧洛兰在一旁听着,忽的感觉自己的手心被捏了一下,她抬头看向周宗主。

“夫人累不累?”周绪问道。

萧洛兰摇了摇头:“不累。”她实际还没走多长时间。

“若是累了,我背夫人走。”周绪低头笑道。

萧洛兰点头道:“我知道了。”

而后又走了一段路,萧洛兰坐在路边草亭里歇了一会,她瞧了眼天色,天还没黑,这条小道上就没多少人走了,想必要看戏的早早就出门去了,他们走到现在就遇到了赶驴车的那一家人。

就这样走走停停,萧洛兰发现前面有驴车的影子,人也多了起来,他们这一行人跟在那家人身后进了折柳镇。

折柳的市集还没有阆歌一个坊大,周遭建筑也没有雕梁画栋,朱檐彩绘,就是一条普通的街,摆卖的东西五花八门,有卖五谷杂货的,卖胭脂水粉,木簪头油的,卖山里野货的,卖小食的,不大的地盘因人多显得异常热闹,还有耍杂技的,卖灯笼的,灯笼挂在一起颜色喜庆,

萧洛兰逛的目不转睛,耳边人声喧闹,远处还能看见高高的大红台子,穿着戏服的戏班登上高台,女音戏腔尾音悠扬韵雅,瞧着已经围了不少人。

周绪站在夫人身侧,看她买了一些山核桃和栗子,红枣,都是可以放在小火炉上慢慢烤着吃的山货。

“夫人买给我吃的?”周绪笑着将东西接过来。

萧洛兰逛了一圈,总觉得不买点什么白来一趟了,她点了点头,又道:“我再买个灯笼留着回去的时候用。”

周绪看了眼四周,牵着夫人的手道:“我让雷虎在靠近戏台的茶楼里订了二楼位置,等会我们去那边听戏去。”

萧洛兰环顾四周,这才发现雷虎不见了,顿觉羞赧,逛的太认真了,周宗主又在身边,这一个大活人她居然给忘记了。

在灯笼摊子上买了一个照明灯笼后,萧洛兰望着造型各异的小灯笼们,想给女儿和慎之他们各买一个,可又想到府里什么都有,这里的灯笼要说多精巧别致也谈不上,就是在此情此景的时候,分外心动,多层细篾做成了灯笼骨架,外面糊了一层微薄透的宣纸,里面的烛火微微晃动,在冬季的人流中发着温暖的光,和周围的欢声笑语融在了一起。

萧洛兰拿起一个莲花造型的小灯笼,淡粉的颜色,应该是女儿喜欢的,随后又选了一个画着青竹的六角灯笼。

“给晴雪和慎之的?”周绪也在一旁观看。

“你觉得他们会喜欢吗?”萧洛兰有些不确定。

周绪拿起两个认真看了看:“慎之那个选山水的,女儿这个莲花灯笼,我看非常不错,就选这个了。”

萧洛兰把画青竹的六角灯笼换成了带山水画的,心里定了大半,付完了钱。

“放心,两个孩子都喜欢的。”周绪拿着灯笼和夫人说话:“前面就是老妇人说的馄饨摊了,我们去吃吃?”

萧洛兰心里高兴,笑道:“好啊。”

馄饨摊子已经满了一半,摊主是个妇人,在外忙碌着,见到两个衣着不凡的贵人坐到了她的摊位上,明显有些错愕,原本爽利泼辣的性子到了近前下意识的软了态度,问他们吃什么。

在里头忙活的汉子听见自家婆娘罕见的低音软语,立刻擦手挥开厚布帘走了出来,左腿走路一跛一跛的,等见是两位贵客,发现没有什么冲突,脸色缓了缓。

妇人见自家男子木木的站在那,挡在他身前笑道:“我记下了,清汤馄饨带些虾米和醋,一小碗,两大碗,是不是?”

“是的。”萧洛兰坐在板凳上,对老板娘也笑道:“如若不够我再叫。”

“两位先坐,马上就来。”妇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