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3节(2 / 3)

加入书签

这自愿出书,和被逼着出书,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啊。

爱好和工作能一样么?

虽然都是一样的内容,但体验感绝对天差地别!

“你不是之前打电话给大哥,让他把你抽屉里的书投给报社了么?”黎善见他这么焦躁,不由有些无奈,这人到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啊。

都已经在系统的教导下努力学习了五年了,也该有点儿自信了吧。

“对哦。”

苏卫清猛地抬起头来:“要不,再让我哥送出版社试试?”

“完全可以嘛,反正试试也不算什么,最坏也不过退稿而已。”

黎善鼓励道:“如果咱省城的出版社不愿意,咱再到京城的出版社试试,总归全国那么多出版社,总有一个出版社慧眼如炬,能看中你得稿子,再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一个都看不上,人家肯定有看不上的理由,咱们虚心求教,下次努力改正不就行了嘛。”

苏卫清在黎善的安抚下,原本有些慌乱的情绪渐渐稳定了下来。

冷静下来后再一想,也觉得这个要求不算难了,且不说他本来就想出书,只说他写的那些刊登在报纸上得文章,整理成册出本整合本,问题应该也不大。

这么看来,出书的难度不大啊。

“那要不我明天给大哥打个电话?”

“明天晚上吧,你明天白天不是要去学校报道么,先问问能不能外宿,要是不能外宿,咱们还得想办法。”说到这里,黎善忍不住叹了口气:“我也是今天才听说,好多学校大一好像不允许外宿,必须住校来着。”

苏卫清不由蹙眉:“这怎么能行。”

要是真必须住校的话,苏小楼就得黎善一个人来带了,关键黎善也有学业要完成……要是真那样的话,恐怕也只能让罗玉秀同志早点内退来京城带孩子了。

毕竟苏小楼已经顺利入学,绝不可能再回白马县读书的。

夫妻俩也不愿意和孩子分开。

“实在不行,咱们找个人帮忙照顾吧,大不了开工资。”黎善说的是小保姆。

但如今这年月才刚刚有点改变,不到万不得已,决不能触碰红线,所以夫妻俩能自己干尽量自己干。

就放进旁边的柜子里。

然后苏卫清便申请外宿了。

他说的十分诚挚:“我们夫妻俩带着孩子来上学,我妻子要参加训练,我要是住校的话,她一个人带孩子实在是太难了。”

说实话,这是领导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要求。

其他学生,基本都是他们说什么,学生就会怎么做,就算有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困难,这还是头一回有人来跟他们‘商量’呢。

不过,他们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

于是问道:“你们家里没人照顾么?”

“我父母都在宁省药厂,目前还没到退休年纪……”

这是真没办法了。

其实要求新学生住校,一来是为了方便管理,二来也是给于学生方便,除了本地学生,其他学生在京城确实没地方住,三来也是让学校环境更加的单纯。

如今大学刚复学,这些学生有工人同志,有应届高中毕业生,还有农民同志,以及……当年下乡的知青同志们。

由于这一场考试不看成分,不问出身,有一部分还是当年住牛棚的子弟。

学校让他们住校,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进行思想教育,叫这群祖国的未来,别在一开始就把路子给走偏了。

苏卫清将家庭情况给通报了一遍,只恨不得脸上挂上‘根正苗红’四个大字。

最终老师在外宿申请书上,盖上了红印章。

【??作者有话说】

今天一天家里可真安静啊……

学徒

◎要不是他心系文学,他也是愿意去修的。◎

办完外宿的事情, 苏卫清松了一口气。

老师见他这样,不由有些好笑:“你回去还带孩子?”

这年头的男人多数有些大男子主义,虽然嘴里喊着‘妇女能顶半边天’, 但真到了现实里, 女人可以算得上顶了大半边天, 毕竟她们不仅要跟男人一样下地挣工分,回了家还得干家务,伺候男人和孩子。

这样的情况,男人却不觉得有任何不对,甚至觉得理所当然。

就连老师都觉得,苏卫清已经考上了大学,家里人应该全力支持才对,哪里还能叫他带孩子呢?

“带啊, 怎么不带。”苏卫清一眼就看出老师的想法, 不过他也不生气, 毕竟这是这个年代男人的普遍想法,他虽然自己不会这么干,但也不会去改变别人的想法。

老师唏嘘:“你这以后学业繁重, 家庭生活方面,还是得你妻子承担起重任来才行。”

“那可不行, 我妻子未来可是要当大夫的,我读的却是文学系,我成绩不好顶多以后写不出好文章, 进不了好单位,但我妻子要是学不好, 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