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4节(2 / 2)

加入书签

莹透亮。

“当一方太守,管一方黎庶,为这些不相干的人奔波劳累,做着吃力不讨好的事,值得吗?”聂思然语气寻常,从袖中掏出帕子,抬手拭去苏如鹤嘴角的汤汁。

苏如鹤惊了又惊,一为他的话,一为他的行为。

苏如鹤避开那只手,一时沉默,过了会儿,他道:“这个问题,聂公子何不去问聂相。”

聂思然失笑,“不一样,我只想知道你的想法。”

苏如鹤:“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走的路,既然选择了那条路,便甘之如饴的走下去,值不值得,自己心里明白就行。”

夜色深深,好似给了人吐露心声的契机,聂思然凝视面前的人,“人生短暂,把俗事挂在心上,岂不浪费大好光阴,何不痛痛快快的活一场。”

“我本是俗人,没有远大抱负,更不懂聂公子口中的痛快一场是何种活法。”

聂思然等他放下碗,又将手里的帕子递过去,起身帮他收拾碗筷。

苏如鹤跟着起身,摁住他的手臂,“放着吧,我自会清理。”

“蒙苏大人不弃,让我在这儿借吃借住,这点小事还是让我来吧。”聂思然笑着拿开他的手,将碗碟一一放回食盒,走到门口时他回首,“忙完了这些便早些歇着,事情虽多,也并非要一日做完。”

苏如鹤目送他走入黑夜里,身影渐远。

没多久,小厮跑了回来,手里还捧着一套衣裳。

“不是让你去取卷宗吗,怎么抱着衣裳回来?”苏如鹤问。

小厮忙解释,“小的半道上碰到聂公子,他将卷宗抱走,说是今夜不让您看了,明日再还给您,至于衣裳,是聂公子嘱咐小的去取来的,大人衣裳湿了,还是尽快换了吧,眼下天气寒凉,莫要着凉。”

苏如鹤听着他说完,视线不由得再次看向门外。

穹顶之下,墨色幽幽。

秋去冬来,转眼苏如鹤来烟城已有两月。

如今烟城百姓人人都认得他,知道他是一个为民谋利的好官,路上见到他会热情的打招呼,请他吃酒。

不仅如此,那位邺京来的聂公子,如今跟他们太守大人形影不离,感情好得很,若苏大人忙的不可开交,他们有事便会去找聂公子。

太守府里的下人闲聊,说刘大人是挂着虚名,而聂公子才是苏大人身边真正的主簿功曹。

这话最后传进苏如鹤耳朵里,苏如鹤啼笑皆非。

但转念一想,心中也颇有些惊异。

他都没有想到,聂思然能在此地待这么久。

倒是也帮了他不少忙。

进入腊月,大街小巷都忙碌起来,为年节做准备。

书房内,墙角摆着一盆炭火,窗户微掩,苏如鹤望着屋外阴沉沉的天色发呆,忽地,他将手里的卷宗递给聂思然,起身往外走,“这份卷宗你看一下,我出去一趟。”

聂思然跟着起身,随他走到书房门口,“这都要吃晚饭了,你这又是准备去哪?”

苏如鹤已唤人去备车,他一边换鞋一边说道:“前些日子吩咐他们搭建的棚子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趁着眼下天还没黑,我过去瞧瞧。”

聂思然拉住他胳膊,“明日再看也不迟,天黑了路不好走,回来也不安全。”

苏如鹤忧心忡忡,“我瞧这天气似乎要下雪,那棚子是留着施粥用的,可不能有半点闪失。”

聂思然见他坚持要走这一趟,松开手也开始换鞋,“那我陪你一起去。”

苏如鹤站在屋外,他阻止道:“不过是一件小事,没必要大家都去,你留在书房吧,我去去就回。”

聂思然叹息,心里的滋味说不上来,脸上还是笑着,“这些卷宗可都是烟城机密,理应我是不能看的,就这么不见外的交给我,如鹤,你对我是不是太信任了?”

苏如鹤目光澄澈,他微仰着头,一张脸白玉明净,“聂公子坦荡磊落,我自是信你。”

先不说聂思然这两个月帮了自己多少回,替自己处理多少件麻烦事,就是梧桐巷那一夜的救命之恩,也足以让他信任他。

聂思然被他这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弄得愣在原地。

等回过神,面前早已没了苏如鹤的踪影。

“公子,苏大人已经走了,咱还去吗?”一直跟随聂思然的小厮走过来询问。

聂思然脚步抬起,还没有走一步又落了回去。

“罢了,等他回来吧,去告诉厨房将饭菜热着。”

聂思然回到书房,坐着继续看卷宗,可思绪却全然不似之前那般,总也无法专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