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节(2 / 3)

加入书签

郎洋洋穿上把手机拿出来,链接上音响,发现音乐软件首页推了一个伍佰的歌单。

大概是之前在家的时候给庄硕搜了伍佰的歌来听。

干活的时候不挑音乐,郎洋洋直接播放了这个歌单。

郎洋洋换衣服进烘焙室,手机放在烘焙室外面的小台面,转动的黑胶唱片上是伍佰坚毅温柔的眼睛。

一天的生活,从《泪桥》开始。

一个小时之后,郎洋洋把欧包送进烤箱之后准备做可颂,郎洋洋做的是一个高糖、少水、少酵母的配方。

发酵隔夜冷藏后的面团已经膨胀至两倍大。

郎洋洋把面团拿出来,准备压成面饼的时候听到前门有人在敲门。

“不好意思!”郎洋洋一边喊着一边走出去,“我们还没有开始营业,请……kev,你怎么来了?”

王志军今天穿了一件丝绸质地的银色衬衫,袖口的地方还有一圈飘逸的毛毛。他站在玻璃门外挥手。

郎洋洋忙跑过去开门,“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我还说做完东西就去找你呢。”

清晨还是有些凉,王志军很夸张地瑟缩一下。

“主编一大早就问我要稿子,我真的服了,想着自己在酒店里还不如来你店里,你老公呢?”

郎洋洋关上门,“他去农场了,我还要做面包和甜点,你自己找地方坐。”

“好,去忙吧,不用管我。”王志军在靠近烘焙室的位置坐下,拿出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对了,你们wifi是多少。”

现在烘焙器具的磕碰声中又多了王志军狠狠敲击电脑的声音,热热挠挠的一早上,和伍佰的闽南语摇滚搭配得很奇妙。

面团变成了面饼,郎洋洋从冰箱里拿出冷藏过的黄油。

可颂是常见的起酥面包,黄油是起酥面包的灵魂。郎洋洋把压扁的黄油块放在面饼上,折叠面饼盖住黄油,用擀面杖压扁之后再次折叠,这样重复三次,冷藏二十分钟之后再折叠一次,这就达到了小可颂的折叠次数。

切片、卷形、刷蛋液。

几十颗可颂分两批送进烤箱,210c,烤十分钟之后降温到190摄氏度再烤十五分钟。

外表金黄酥脆,内里拥有迷人蜂窝结构的可颂就做好了。

起酥面包的过程很费时间,比起甜品,面包的价格更体现在人工上。

等待面包放凉的时间里,郎洋洋又抓紧时间把甜品做了。

坐在外面修稿的王志军已经盯着烘焙室里的郎洋洋看了很久。他们是大学的时候做兼职认识的,王志军自己从中学时期就确定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尝试做自媒体,浮夸又有梗的风格很吸粉,所以在郎洋洋兼职做上酒的服务员的时候,王志军就是活动邀请的网红了。

转眼七八年,自己从台前退到幕后,在时尚杂志任职,偶尔更新那个半死不活的账号。

那时候奔着钱去的郎洋洋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甚至还找到了另一半。

烘焙室里他脸上从容又专注的神色,和七年前的自己好像。

王志军心里有个空落落的地方,现在破了一个口子,往里面看的时候,是坐在破旧宿舍里拉起一块背景布,对着手机镜头吐槽刚结束的某个颁奖典礼礼服。

电脑上主编的消息又发过来了,向他传达这一期主题的里某个明星哪里哪里不能提,要避开。

这个明星不能说,那个品牌不能写,被公关后的时尚杂志,不过是明星和品牌的宣传册。

王志军回了个好,然后手指在面板上滑动,点进了自己的小破站账号后台的私信。

他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私信了。

点开一个发了很多条的对话框,这是一个把他当做树洞的粉丝,里面至少有一百条未读。

最新的一条是说她终于拿到喜欢的学校的offer,要出国留学去了,再往上滑,也跟自己说过她攒够了出国留学的钱。

王志军忽然想,自己账户里有多少钱?够自己出国留学吗?如果现在开始好好运营账号,还会有流量有广告吗?

脑袋里的思绪冲淡了对工作的怨气,王志军很快改好稿子给主编发过去,电脑盖上没一会儿,悠悠来上班了。

郎洋洋和悠悠把面包甜品包装摆放好,和王志军一起回家。

“走路回去吗?”王志军问,他不知道brookside离郎洋洋家里有多远。

郎洋洋:“嗯,就一公里左右,天气这么好,我们走走嘛。”

上班一公里,简直是一线打工人的梦。

两人慢悠悠地往家里走,上午的阳光正好,打在身上暖暖的,却不算晒。

也是这样的具有欺骗性的高紫外线阳光,把本地人晒得黑漆漆。

郎洋洋笑着说:“我都做好准备今年晒得黑黑的了。”

王志军:“情侣肤色是吧,少炫耀了!”

“哈哈哈。”郎洋洋笑得不行,他好久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