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节(1 / 3)

加入书签

“但顾熠确实演得很好啊,票根放在这里,我已经二刷过了。”

“二刷+1。”

帖子的话题逐渐从辛如晨转移到顾熠身上,进而转移到《一枚信笺》这部电影上。

由于排片的缘故,论坛多数网友都看过《瀚海》,却没有看过《一枚信笺》,楼里几个网友的反馈不由激起了他们对《一枚信笺》的好奇心。

“总之,我觉得天降紫薇星是顾熠很搞笑,顾熠想当紫薇星,先拿个云星奖再说,《一枚信笺》票房超了《瀚海》再说。”

……

上映第二日,《一枚信笺》的排片从12上涨到了15,这3的排片率并非出自《瀚海》,而是自《猎物》手中争取到的。

《猎物》和《瀚海》同天上映,一些血腥镜头在网上公开后,票房便渐渐呈现疲软的趋势,上映第二天的下午场和晚间场体现得尤为明显。

《一枚信笺》的影迷一边到院线强烈抗议,一边到片方官博下强烈抗议,第二天,除了排片增长外,电影的场次也比刚上映时强了些。

「橙皮」终于抢到了家附近电影院的票,开始一刷《一枚信笺》。

电影院里的人比她想象中还要多,连休息区的椅子都坐满了。

「橙皮」看了一眼屏幕,这个时段先上的是《一枚信笺》,5分钟之后有一场《瀚海》,《瀚海》的场次的确是影厅里最多的。

【10分钟之后,2号厅,《一枚信笺》即将检票。】

「橙皮」闻言站起了身。

她没有料到的是,她起身的瞬间,休息区里绝大多数观众居然都起了身,然后排到了《一枚信笺》队伍的后方。

她还以为这些观众都是来看《瀚海》的。

电影放映前,果真如群友们所说,放映厅里都满了,连边边角角的位置都有人坐。

而自电影开始的一分钟,「橙皮」的视线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屏幕。

她终于明白,对沈遥这个角色,网友们为什么是清一色的好评。

当屏幕上的沈遥出现时,「橙皮」心中甚至有一股迷惘之感———这是她认识的顾熠,却又是她从未见过的顾熠。

沈遥实在是太自然了,无论是日常还是在实验室里。

「橙皮」忽然想起首页的同担发过的一句话,对方觉得,顾熠在化学杂志上刊文,完全是为了演好沈遥这个角色。

「橙皮」对此将信将疑,但她又觉得,以顾熠的专注,做出这些事似乎也不意外。

【没有人会不爱沈遥。】

《一枚信笺》初版时,出版社写下了这样的推荐语。

电影立项之后,这样的话渐渐少有人提起,但在电影上映之后,「橙皮」在自己的首页甚至都刷到过好几回。

沈遥这个角色太美太好了,顾熠又把他演绎得太美太好了,走出观影厅时,「橙皮」依然沉浸在剧情之中。

走到影院外的电梯,「橙皮」原本想下楼,可注意力却仍在刚刚看过的电影上。

她不由停下脚步,倚着商场围栏,在手机上写下影评:

【我心中最好的沈遥和我心中最好的顾熠。】

【我并不是《一枚信笺》的书迷,走进电影院前,我不知顾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演绎沈遥。】

【沈遥是许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却不是那种脆弱易折的白月光,相反,他坚韧、专注、热血、温柔,世间最好的词汇都可以用来形容他,但沈遥是小说角色,即使在读原著时,我脑海中的沈遥也只是一片虚无。】

【他不是人世间该有的形象,顾熠却让他拥有了实体。】

「橙皮」自认没有文采,但看过《一枚信笺》后,她却一股脑写了一长段内容,连修改都没有修改过。

顾熠实在给了她太多惊喜,她搜刮了自己所能想象到的所有词汇,都难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橙皮」决定,有空了一定要来二刷三刷,哪怕只为了沈遥温柔的眼睛。

「橙皮」坚定地在评分网站上给《一枚信笺》五星好评,她翻着评分榜,发现在目前的评分榜上,《一枚信笺》遥遥领先,平均分在97分、98分之间摇摆不定,《猎物》的评分在93,唯独《瀚海》最低,只有9分,眼看着就要跌到89分了。

《瀚海》的确是一部合格的商业大片,但也只是合格而已,不像《太空漫步2》那么惊艳,但也算不上烂。

在这类商业大片里,演员自身的发挥空间往往十分有限,决定剧情成败的就是剧情和特效。

客观来说,《瀚海》的特效在同类型商业片里绝对是中上水准,但剧情稍稍有些平庸,以至于刺激的特效过去之后,留给观众的记忆点十分有限。

这一天,《一枚信笺》剧组除了顾熠外的全员都在关注票房动向,顾熠在———做数学题。

《一枚信笺》的路演已经开始,主创们全员上阵,齐妙和吴庆春也从外地赶来了s市。

路演的第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