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2节(1 / 3)

加入书签

王轩恒的粉丝也说不出「幸亏没演」这种话了,别的不说,李煦的涨粉速度着实叫他们羡慕。

和王轩恒比起来,李煦只是十八线里的十八线,《偶像之死》上映之后,李煦一跃成为当下最受瞩目的小生之一———论长相,他并不逊色于王轩恒,论演技,他在《偶像之死》里的发挥完全可以吊打王轩恒。

年龄相近的演员不可避免会成为竞争对手。

李煦并非演偶像剧出身,可《偶像之死》偏偏是一部以偶像为背景的电影,李煦能驾驭好章子维这个角色,说明他完全可以演偶像剧男主。

加上王轩恒实在太爱耍大牌,不少剧组宁愿找名气比他低些的演员都不想找他,他角色被李煦换了之后,演艺生涯也遭受了不少挫折,等《偶像之死》一上映,可替代他的演员越来越多。

……

上映第二周,《偶像之死》的口碑依然在扩散。

越来越多影迷安利顾熠在电影中的动图———论故事本身,论画面,《偶像之死》或许比不过《星际觉醒》和《山花》,但论颜值,它绝对是顾熠演员生涯中的最高峰。

“事实证明,我果然是顾老师的颜粉,《山花》我只看了一遍,但是《偶像之死》现在已经是第三遍了。”

“乔澳会堕落都是经纪公司的错,这张脸你都不捧,还想怎样?”

“顾老师就该多接这种角色!脸在江山在!!”

“乔澳已经超越沈遥,成为我心中的电影颜值1。”

《偶像之死》投资方多,宣传自然也不少,但电影的宣传走的还是传统路线,还不如粉丝的自发安利有用。

安利方式之一,拉郎。

乔澳x沈遥,乔澳x丁晖,还有乔澳x徐川,乔澳x章子维……主要是顾熠这张脸太有说服力,和谁配对都行。

安利方式之二,美颜暴击。

不管是一开始为了梦想拼搏的乔澳,还是后来逐渐走向深渊的乔澳,外表都足够出众,粉丝们甚至觉得,堕落之后的乔澳更有魅力,他的冷漠傲慢在电影里令人厌恶,可被制作成动图后,视觉上的冲击力难以言喻。

安利方式之三,炫演技。

顾熠的演技不必多说,看过的都知道,电影的成功并不仰赖某一位的演技,但在全员演技都在线的时候,电影自身的可看性自然也无限增加。

《偶像之死》片方对一周7亿的票房成绩很满意,对10亿+的预期也足够满意,但在粉丝们看来,电影的票房可以更多一些。

因而,哪怕到了第二周,《偶像之死》排片有所下降,票房却依旧很稳定。

虽然没有第一周日均过1亿的水准,却达到了8000万上下。

电影上映的第二周,《机战风暴》和《偶像之死》的排片都降到了20以下,为本周上映的新片让路。

《机战风暴》的跌幅要超过《偶像之死》——自单日票房低于《偶像之死》后,《机战风暴》的排片就落在《偶像之死》之后了。

当然,目前《机战风暴》的票房依然高于《偶像之死》,除了好莱坞大片自身的竞争力外,也因为《机战风暴》票价比《偶像之死》要高许多。

这一周,悬疑片《伪装》和枪战片《空城危机》最受瞩目,两部电影的排片都在20以上,但首日票房出炉后,位居票房排行榜第二的却并非《伪装》,而是《偶像之死》。

这一天,《偶像之死》票房8800万,《伪装》以7600万的票房成绩位居第二。

不过作为悬疑题材,《伪装》这样的成绩被业内认为是「有突破」。

“同样的排片数,《伪装》7600万是有突破,《偶像之死》1亿+被认为扑街,是我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啊这……”

“也许对顾老师来说,票房不超过10亿都是惨败吧。”

“好惨,真的惨。”

《伪装》上映首日就没打得过上映满一周的《偶像之死》,第二天院线排片调整,给《偶像之死》增加了一部分排片,《伪装》更是只能守住第三的位置。

若非《偶像之死》本周票房一直稳在8000万上下,《空城危机》票房榜首的位置也未必能维持。

事实上,《空城危机》上映的第五天,尽管电影排片超了《偶像之死》,却依然被《偶像之死》夺走了单日票房冠军。

这个数据一出,电影圈都是一片震撼。

《偶像之死》虽然承担着为暑期档开疆拓土的职责,可论题材,论阵容,它并不属于业内看好的能够票房大爆的题材。

首日1个亿和大爆本身也好无关联。

《偶像之死》刚上映的时候,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影的总票房必然在10亿以内。

但事实上,上映两周,《偶像之死》票房突破了13亿。

——超过了《山花》,在顾熠参演的五部电影中排名第四。

但问题在于,《偶像之死》的下跌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