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节(1 / 3)

加入书签

梁齐因提着灯笼站在宫墙边,换回了他自己的衣服,一身天青色长袍,未曾束冠,只简单地系着根松纹发带,宫门开合时,风卷残花,有几朵便扑落在他肩上。

季时傿看到他时,他正在将吹到面颊上的发带拂到身后。

“齐因。”

梁齐因听到唤声后抬起头,笑了一下,“出来啦。”

“嗯。”

梁齐因走上前自然而然地牵过她的手,“宫宴结束得这么晚,是不是出什么事了?嗯头发怎么也乱了?”

季时傿并未开口,她让秋霜和琨玉二人乘侯府的马车回去,自己则跟着梁齐因,驾车之人是陶叁,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外人。

等上了车,季时傿才开口道:“宴上出现了刺客,行刺者是大渝带过来的舞姬,事情还没有查清楚,因而陛下下令封锁了消息,我没佩剑,只能用簪子。”

“刺客?”

梁齐因眉头一皱,“不应该,大渝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刺杀陛下。”

“不知道。”季时傿沉着脸,“要么是他们一开始向着的就不是大靖,实则两面三刀,居心叵测,要么行刺一事另有其人。”

季时傿想了想又道:“可是按理说,这些舞姬从教坊司过来的时候也一定会验明正身,为什么还会混进刺客。”

教坊司……梁齐因脸色遽然一变。

“教坊司归太常寺所属,掌礼乐的是少卿,也就是……张振。”季时傿抬起头,“齐因,你认识张振吗?”

作者有话说:

夜行

张振, 成元二十一年的进士,内阁大学士李玮曾是他的主考官,对他有知遇之恩, 年初他又因李玮的举荐,入太常寺任少卿一职,张振也向来很尊敬他的老师,时常出入李宅侍奉左右。

“我认识他。”梁齐因下意识直起身, 手撑在膝盖上,“我曾与他同窗三载, 如今也偶通书信。”

季时傿点了点头, “那你觉得他人如何?”

“他……性情敦厚, 不善言辞,我印象里从未与人起过龃龉。”梁齐因不紧不慢道:“说起来, 我今日还见过他。”

“什么时候?”

“我从侯府出来之后, 天还没亮, 在街上遇见了他,张振衣衫不整,大概是仓促出门,背着他母亲正在敲医馆的大门。”

季时傿沉吟道:“我好像是听说过,他父亲早逝,家中只有一个缠绵病榻多年的老母,日子过得清贫, 好像年近而立了还没娶妻?”

“是。”梁齐因平静道:“我清早遇见他时,他母亲正发了病昏迷不醒, 询问之下才知, 他母亲的病用药昂贵, 他的俸禄已无力支撑, 家底也快被掏空了,我想帮他一把,但他不要。”

读书人,总“不合时宜”地倔强。

季时傿欲言又止道:“那他……会与刺杀一事有关吗?”

“张兄他……”梁齐因沉默片刻,还是道:“我也不知。”

一个人行事如何,看似与他表面所呈现的性情态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也是最容易伪造的东西,所以梁齐因不敢笃定。

譬如张振如今的处境,他是个极重孝道的人,他母亲病入膏肓,而他又掣襟露肘,若此时有人以利诱他,难保他不会违背自己清晨见到他时,他尚且坚守的士心。

季时傿双手交握于膝头,凝思半晌,抬手敲了敲车厢,道:“陶叁,转道去张府。”

马车行驶的速度倏地缓下来,外头传来陶叁的惊疑声,“张府?哪个张府,刑部张尚书的府邸吗?”

“不是……”

季时傿扭头看向梁齐因道:“张振家在哪儿?”

梁齐因回道:“西坊。”

“西坊?”季时傿怔愕道:“他好歹也是太常寺少卿,怎么住西坊去了。”

西坊是定阳街不远处的一块居民区,里面租金十分便宜,也因而居民更为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屠夫和娼妓混住一间不是什么稀奇事。这样的地方自诩清正的百官世族是绝对不会愿意涉足的。

“为了治他母亲的病,过去的宅子变卖了,我也是听人说的。”梁齐因扬了扬声,“陶叁,去西坊。”

“得嘞。”

马车转道往另一个方向驶去,西坊人多,街道拥挤,路边违建甚多,到最后已经寸步难行,季时傿和梁齐因只得下车步行。

这一下车才发现,西坊的氛围似有些古怪,街道上的行人莫不探头探脑地往一个方向望去,神色紧张又难掩好奇之意。

“不好。”

梁齐因沉声道,话音刚落,前方便响起一声凄厉的哭叫,“儿啊——”

季时傿神色一凛,推开人群往声音的来源奔去。

司廷卫的人将前方围得水泄不通,梁齐盛身着黑色官服,腰间佩刀已然出鞘,一侧的几名校尉死死将一人压在地上。他们对面有一满头白发,皮松肉弛的娇小老妇人,涕泪横流匍匐于地,不知道是不是动气过了头,喘息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