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节(2 / 3)

加入书签

人力、物力、财力,一个都不能少!

前路漫漫!

三娘向来是个乐观的人,此时她已经从最初得知李俨梦中诸事的震惊与难过中缓过劲来,浑身上下充满干劲。

既然已经向李俨保证过不会向任何人提及昨日的谈话,三娘连自家祖父和自家八叔都没有说,只在第二天与李泌他们说起自己遇到张果老的事。

并说起自己想到的“聚粮”计划。

当然,这不是要谋划什么造反大计,单纯只是交多多的朋友、赚多多的钱而已。

不管天下太平还是天下大乱,多些朋友多些银钱都不是什么坏事。要是她们几个没交上朋友,遇到难题时哪能像这样有商有量呢?

李俨他们觉得很有道理。

李俅更是两眼放光,当场把“聚财”这一重要责任划拉到自己身上。

丝毫不记得他拥有一颗从小亏到大的生意头脑。

很不错,聚粮计划正式启动!

李泌看着三个小孩凑一起嘀嘀咕咕了一会,一个两个都焕发出掩不住的活力,眼底也不觉露出几分笑意来。

他并不是多热忱的人,起初也并不打算掺和到东宫之事上,这会儿却有些动摇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他头一次见到三娘那天。

那时候他本来也无意参与她与贺家子弟间的游戏,结果还是不知不觉便被她拉入其中。

连他尚且如此,其他人恐怕同样难以抗拒。

说不定真能改变点什么。

到底是在人多眼杂的地方,几人没有避开其他人聊太久,很快又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

颜真卿本来觉得教导皇孙是件挺麻烦的差使,这段时间教下来却觉这批特别的学生都特别懂事。

只不过最近几次他过来上习字课的时候,总感觉皇长孙李俨待他十分亲厚,眼神里带着藏不住的敬慕。

这叫颜真卿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进士有些受宠若惊。

不过他不是那种会因为这点儿看重就飘起来的性格,对李俨他们的要求一如既往的严格,只会在授课之余与他们多闲谈几句。

没过几日,李隆基也知道了张果老现身的事,且他知道的比三娘她们更全面,原来张果老是回东都买酒的,只是买完以后他那头白驴不知怎地在郭家落脚处那边不走了,他便也在那坐下歇了一会儿。

那天一老一少聊完以后,张果老又不知所踪了。

至于张果老与三娘到底聊了什么,旁人却是不知晓的。

李隆基听后越发觉得自己慧眼识神童,连张果老这个方外之人都认可。他再次召见了三娘,询问她与张果老都说了什么。

三娘在李隆基面前自然不会说什么“聚粮计划”,她一五一十地复述了自己与张果老交流的过程,面上还很有些气愤:“他居然说我会骗很多人!”

即使是传说中的通玄先生,也不能污蔑人啊!

三娘年纪小,听不懂张果老的话是什么意思,李隆基这个纵横欢场的风流皇帝却是一听就懂。他哈哈笑道:“看起来是真的能骗许多人。”

三娘没想到李隆基身为一国之君,竟也能这么凭空污人清白。

她气呼呼地把自己观察到张果老“人老珠不黄”的事又讲了一遍,表示自己真的不是说好听话,她说的全是大实话。

李隆基见她气得脸颊都鼓圆了,心情更是好到不行。

他朗笑着叫人取了许多赏赐,命人连着赏赐一起把三娘送回去。

等人都走了以后,李隆基才坐在御座之上思量起三娘说的“人老珠不黄”来。

传言张果老掌握长生不老秘术,其中真假无人能分辨,但几次接触下来此老确有些不凡。

想到自家兄弟薛王李业近来得了重病、久不见好,李隆基心头越发难受起来。生在帝王家又如何,还不是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轮转?

虽然长生之说大多都是骗人的,可真要有那么一点希望,谁能不动心?

转眼间到了李俅他们心心念念的五月, 朝廷马上要放假足足十五天,各回各家敦促农时或者访亲会友。

颜真卿他们也是要放假的,所以没人来给他们上课了, 他们可以尽情玩耍半个月!

不过在放假之前,李隆基还准备搞个亲耕仪式,带着太子和朝臣前往皇家御苑种小麦。

三娘也在随行之列, 她还没有种过地,对这桩新鲜事很是期待,提前几日便拉着小伙伴们一起研读《齐民要术》。

因着这次李隆基是要去种麦的,三娘先找到种麦那部分介绍读过去, 很快知晓她们这次过去是要耕麦地。

按照书上的介绍, 种麦应当五月先把所有地耕一轮,放上一个月等麦秸、草料之类的天然肥料在地里腐熟, 六月再翻耕一轮, 而后就可以静待秋社后播种了。

三娘看了一圈小伙伴们的小身板儿,颇有些遗憾地发现他们都派不上用场, 他们这个年纪根本不可能去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