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6节(2 / 3)

加入书签

他归家娶妻生子,这才让他去年在洛阳的首阳山下安了个家。

这一年里头忙着成婚和建房的事,杜甫也就错过了去年的乡贡,没拿到今年参加春闱的资格。听说三娘竟由国子监选送去应试,杜甫觉得意外之余又为三娘高兴,当即写了这封信给三娘传授应试经验。

虽然他上次考试没考过,不过整体流程都是体验过的,可以让三娘做到心里有数。

三娘当初就是因为杜甫从吴越回来了,才一得空就往裴家跑,坚持不懈地拿着小本本问人家杜甫都见识了什么样的风土人情。

后来《两京文选》面世,杜甫还被她撺掇着写了不少齐赵游记刊登在上面。

如今杜甫在两京已经拥有了一批游记粉丝。

谁会不喜欢足不出户畅游齐赵!

何况杜甫七岁就能赋诗,文采那是绝对没得说的,游记写得那叫一个引人入胜。

去年杜甫回老家成婚,还有不少读者来信问:杜甫去哪儿了?是不是把我们当外人了?有什么是我们这些《两京文选》忠实读者不能看的吗?

杜甫收到三娘转寄的读者来信,从善如流地写了篇自己如何在首阳山下筑新居的文章,既展现了他新居落成的喜悦,又暗搓搓炫耀了自己喜得良配的快乐。

就,字里行间全是新婚燕尔的快活。

冷不丁被秀了一脸的游记粉丝们:……我们要退订!!!!!

悔不该催他写新文章!

谁能想到他一个年近三十还啥事不干天天到处游玩的大龄单身汉,居然偷偷回老家结婚!

真是岂有此理!

三娘这些年与杜甫时常通信,收到老朋友的来信自然高兴得很。只可惜去年杜甫成婚时她在国子监忙着考试,没能腾出空去洛阳喝喜酒,只能隔空给杜甫送上贺文。

三娘道:“都五六年过去了,也许考法已经不同了,等我考完了也给他写写如今的春闱有什么变化。”

这几年科举确实出了不少变革。

杜甫上次应试是开元二十四年,当时科举还是官职低微的考功郎当考官,很多读书人落第以后认为考功郎不配对他们指指点点,选拔人才这么要紧的事应该让职位更高的人来负责,齐齐向朝廷抗议此事。

这不,眼看考生们群情激愤,开元二十四年以后春闱就正式由礼部接手了。

到开元二十五年,进士科的考试内容又从考小经改为考大经。

所谓的小经就是《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而大经则是《礼记》《左传》等。

简单来说就是,开元二十四年没考上进士的,开元二十五年科举教材都给你换啦!

可见杜甫正好碰上科举改革期,从负责机构到考核内容都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接下来他想要应试说不准要从头开始准备起来。

倒是让三娘这样近几年才开始正式备战科举的人得了便宜。

就比如已经读过《春秋公羊传》或者《春秋谷梁传》的,再让他去考《左传》,焉知考生在答题过程中会不会混淆其中的观点?

若是写得天花乱坠,也是无缘高中的。

因为大唐的科举是逐场淘汰制,第一场你没考过,对不起,你没有考第二场、第三场的资格,可以回家去备战明年的考试了,别想继续浪费阅卷官宝贵的时间!

裴朝秀听完三娘的介绍,也觉她表哥运气有点差,怎地才考完就碰上这么多变故?

她点着头说道:“那当然好,表哥他如今都成家了,也该定下心来考个出身了,可不能再像前些年那样到处游玩。”

到上元节当天,三娘两个姐姐也归宁,回家热热闹闹地团聚。家中酒肉不少,三娘打回来的猎物也卤的卤、腌的腌,正合给一家人打牙祭。

三娘从不否认自己是个俗人,她好美色、好美食、好华服美饰,喜欢听人夸捧,喜好世间许多美好事物,并且认为这没什么不好宣之于口的,一如她当年刚满五岁便扬言要夺得状头那样。

头名那么好,谁不想拿头名。

许是知晓三娘马上要应试,今日厨下做的菜不少都是烧尾宴上的名菜。

大唐人大多奢靡好客,尤其是官场之中更是宴饮之风大盛,每逢登科、升迁皆要设烧尾宴款待同僚。

若是有幸当了宰相,还要向皇帝献上一席自家的拿手好菜。

其中以拥有丰富拜相经验的韦巨源所记录下来的烧尾宴食单最为有名。

韦巨源虽没什么特别大的建树,还曾因为与武三思、韦后等人亲厚而为人诟病,但他一辈子四度登上相位,且在吃食方面分外有心得,所以他记录下来的烧尾宴菜肴极其丰盛。

近些年韦巨源写的食谱已经在两京流传开来,“韦公厨”也教出了不少徒子徒孙,许多人家中虽学不来那等豪奢的盛宴,偶尔做个一两道菜图个好彩头却是常有的事。

比如三娘这次猎了只鹿,上元节便吃上了所谓的“小天酥”,也就是鹿肉和鸡肉合做的酥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