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节(2 / 3)

加入书签

毕竟这几天村里也沸沸扬扬的,都是县里传回来的消息,战乱什么的她们已经先听卢大郎说了一回,又听村里人唠了几天,该慌也慌过了,事态更严重她们慌也没用,倒是粮食,才是她们现在最没底的,这关键时候,卢家这不是已经准备着给她们托底了嘛。

王家婆媳很满意!只差没看一眼卢家到底囤多少粮来安心了。

十几年的婆媳,两人当真有默契,王婆子肚子一捂就皱了眉头,哎哟两声就弯下了腰:“我这,吃坏什么了?”

人说着就有点往下软的样子了。

她一把抓住卢婆子的手:“哎哟,不行了,亲家,亲家,茅房在哪?扶我去一下茅房。”

卢婆子是真想呸她一脸,十几年的亲家了,虽说走动得少,但会不知道她们家茅房在哪?

但王婆子要装,她乐得陪演,一脸紧张问着这是怎么了,扶着人就往茅房去。

王家大儿媳也跟着送了几步,走到院门那就没再往外去了。

卢婆子扶着王婆子又走几步,不动声色往院门方向看了一眼,人已经回院里了。

看吧,看了安了心就麻溜滚回王家沟去,可别在这里再碍她眼了。

七成

王婆子闹一场肚,在茅房里咿咿嗷嗷做了一场戏才出来,回到卢家坐着喝了碗水,这才表示缓过来了,过小年忙,知道女儿是在外边忙营生,也不久坐了,婆媳俩挎着那个篮子走了。

卢婆子把人送到院门外,看着人走远了,转身走向西厢。

门锁还挂着,有一角窗纸被人沿着边儿小心齐整的用指甲弄开了,放下来瞧着还正常,用手指却能往上挑起一块,足以看清屋里的情况了。

她哼一声,转身进灶屋忙去,今天半夜家里人都会到沈烈那小院去,她得把三天的干粮备出来,且忙着呢。

十里村外,终于出了村,山道上没有人了,王家大儿媳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娘,你知道吗?春娘还是藏了话的,卢家那粮食都打架子堆了,堆了满满一屋,少说有四十多袋!四十多袋!”

王婆子差些嗬一声惊呼出来:“四十多袋?”

“对,好些是县里粮铺装粮食专用的那种大袋的,一袋就是一石!还有些是稍小些的袋子,应该是自家收的粮食和豆子,他们老卢家这粮食,至少得有三十六七石吧?”

婆媳两个相视一眼,默默把卢家人口一算:“这不是能吃个三年?”

这是按正常吃饭算的,要是真碰上大灾大乱,谁正常吃饭啊,那不得紧省着吃?不饿死就行,四年五年也不是撑不过吧?

“卢家没这么多家底吧?就算自家的粮占了小半,那还有一多半呢,粮价都涨成什么样了?他们能买得起这许多粮?”

说买得早的他们可不信,卢家自家买粮就紧着给他们家送信了,那时候已经限售了,就连豆子,他们本家人迟了几天去也涨上天了,一天能买的量可不多,粮价豆价直往上飘,照时间算,越到后面越贵,多少钱买得起几十袋粮囤家里?

“不知道,春娘还真有福气。”

王家大儿媳偷看过卢家到底存了多少粮后就彻底酸了,心中更坚定,一定要笼络住卢家人,这世道要是真乱了,务必让卢家跟着她们王家走才行,绝不能叫冯家把人和粮笼过去了。

王家婆媳打着这样主意,殊不知,她婆媳二人是上午来的十里村,冯家大郎和冯家二郎下午就也出现在了村里。

冯家兄弟身后背着个背篓,不是从村口进的村,而是从卢家后边山里下来的,虽然走的是近道,还是叫卢家几个邻居看见了,哟一声,稀奇道:“哟,这不是柳娘的兄弟,你们今天也来探亲家啊?”

也?

兄弟俩有些奇怪,就听那邻居说了王家也来过人的事。

冯大郎和冯二郎哦一声,笑笑并没说什么,寒喧几句就往卢家去了。

进了院子先扬声问亲家伯母在吗,等卢婆子闻声从灶屋里出来,哥俩才笑着往里走。

卢婆子亲热的把人往堂屋里拉:“快进来喝口水,今天怎样?”

冯大郎还在堂屋门口,先就把自己身后的背篓放了下来,把盖在上头的东西移开,从里头拎出一只绑得严严实实的山鸡来,低声道:“学得很好,我跟二弟现在进林子弄点吃食什么的算是学到了,我爹娘一直让我谢您,也多谢沈兄弟,今儿套了三只山鸡,一只我给了沈兄弟,一只给您加个菜。”

卢婆子一看那山鸡,眼睛都亮了:“你们哥俩自己套到的?”

冯大郎笑着点头,把鸡给亲家放在堂屋外边,就小声道:“水我们不喝了,最近县里有流民,家里也紧张,我们回去还要带着堂兄弟们再把弹弓好好练练,亲家伯母,沈兄弟说领进门的东西都教了,往后就全靠我们自己摸索和练习,后边一段时间我们应该就很少过来了。”

卢婆子清楚,她们虽只说防流民,并不明说什么,亲家家里却是往上还有老人,都是战乱里过来的年岁,想是也想到找后路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