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6节(2 / 3)

加入书签

之处也就抛到了一边。

“没错,不能叫这些人都通了匪。”

他看向那小将,道:“陈将军,那何时开始。”

姓陈的小将:“自然是宜早不宜迟。”

……

祁阳县衙动了起来。

刚进城的驻军很快由县衙的役吏领着,分数十队奔着出了祁阳县城。

这动静太大,大得县里百姓心里都开始发慌,却又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许掌柜父子和许家老仆一起奔到城门处时,正要出去,却被城门守卫伸手拦住:“县尊有令,今日起这城门许进不许出!”

原本就是住在乡野,本是进城来买些东西或办事的人,看到县里多了这许多驻军出入,想在城里打听打听是个什么情况,还不及出城门的乡人一听到守卫这话,傻了。

几步冲了过去,摸出过所:“我是旁边石家塘的,我回家可以的吧?”

守卫只看他一眼:“许进不许出,没听懂?”

那人急了:“不是,我回我自己家,怎么就不能出了?”

守卫面上没甚表情,也不能有什么表情。

“我们只是遵令办事。”

有同样处境的人远远听到,也急了,奔过来说理,城门处一时喧哗起来。

动静大到把原本出来看驻军情况的县民也引了过来,听说城门戒严,只许进不许出,就连附近乡民进了城也不许出去了,众人一时皆哗然。

许掌柜听着这动静,找了相熟的守卫,暗里塞银钱想让老仆和长子能能趁夜出去一趟,那守卫竟也不敢收受了。

“不是我不肯帮忙,这次不同以往,守在这边的可不止是我们这些城卫了。”

那守卫说着往另一处瞟了一眼,许掌柜跟着看过去,发现城楼之上坐着个小将,正噙着笑看着这边。

许掌柜颓然,不过还是把那银子悄然塞进了城卫手心,打听到底怎么回事。

城卫捏了捏手里的银锭,默了默,道:“具体不太清楚,好似听说要把周边乡民都收拢到县里来安置,许掌柜有门道还是赶紧多藏点粮食吧。”

乡民手上哪里还剩多少粮啊,地里的还没收上来,人要往县里赶,后边粮食会有多缺已经可以预见了。

许掌柜脊背发凉,谢过那守卫,大步回到自家人身边。

许文庆见他回来,急急问道:“爹,怎样?”

许掌柜摇头:“出不去了,走,我们马上回去。”

他的大多粮食藏在县外那处庇护所里,宅子里也有粮食,却不算多,得马上弄点粮食回去,东福楼不能再开了,余下的那点粮食后边都是命,是他的命,也是东福楼的厨子和伙计们的命,就是东家怪罪,这罪,他也得扛了。

坚壁清野

东福楼歇业了。

许掌柜回到楼里不过一刻多钟就让伙计挂出了暂时歇业的告示牌,闭门召集楼里所有厨子伙计们告知当前局势,并将库房里的粮食菜肉之类的作主给大家分了分,让各自归家想办法藏粮避祸去。

有东福楼挂出歇业牌,县城里大大小小仍在关望的商铺,渐有几家紧跟着也关了铺门,开始匆匆收拾东西急寻后路了。

就在此时,第二批兵士入县,许掌柜这边才把库房里能分的东西给分了个七七八八,就听得外头成片的脚步声,奔到前厅凑到窗边往外看,歙州驻军列队入县,比第一批人数还多,看了好一会儿都没见到队尾。

于大厨在边上看着,喃喃道:“竟征调了这样多驻军?这,咱们安全是不是能更有保障些了?”

许掌柜也不知道,他摇了摇头,只道:“但愿吧。”

……

县城里人心惶惶,而县外各村此时也并未好到哪里。

十里村,铜锣一响,村中仅余的十几家住户惊得心都跟着颤,周里正来了?这是征兵、征粮还是征役?

所有人那一瞬头皮都是麻的。

不能是征粮吧,没有粮可征了,再征那就是征他们的血,征他们的命。

然而,关于被驯化,人和被人类驯养的那些家畜其实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一如此刻,纵使惊得头皮发麻,呼吸急促,可听到那声锣响,不管愿不愿意、惊不惊恐,下意识的依从着一直以来的反应,都在那锣声中迈出家门,靠向晒场。

哪怕走得极慢,可脚尖的朝向半点儿未曾偏移。

沈三和李氏,以及正好在家的沈金兄妹几个,也犹疑着往晒场去了。

来的是周里正,可这一回和以往任何一次又都不同,同来的不止有衙役,还有十个身着甲胄的兵士,周里正手里也不再托着一卷布告,而是躬身陪站在最边上,由衙役说话,他自己也再没了从前气派,面上也只剩下惊惶不定。

十里村众人提着心把衙役的话听完,才发现自己一样也没猜对。

不是征兵,不是征粮,也不是征役,而是让他们住进县城?说是北边流民聚集成匪,已经离祁阳县很近了,大概在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