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8章(1 / 2)

加入书签

他私吞了不少。

其次嘛三礼九叩是大礼,除了人皇(天子),普通人受礼必然有大恩筑基。

江渔救了他们的命,于天道法则而言是一大恩情。此情要么粉身碎骨的还,要么三礼九叩揭过,若两样都不占,大恩变大怨,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赵凌贪下朝堂的赈灾款,充作自己的私库结恩,于德有亏暂且不说,这种不成格局的‘恩情’哪里受得住三礼九叩的敬礼?

迟早反噬。

宋长安不说话,赵凌却依依不饶,追着问:“表哥,王府有的是钱,你不若也拿出一些贴补贴补?”

赵凌这话是故意的。

宋长安若是答应,便是经过他的‘请求’,那些拿了瑞安世子补贴的人感激他。宋长安若是不答应嘛愚蠢的村民依然感激他,至于宋长安会不会被埋怨,这就不关他的事了。

宋长安微敛笑意,淡淡开口:“不了吧。”

赵凌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宋长安做了个最坏的选择,难道一路散财已经没钱了?

思及此处,他眼底闪过一丝狂喜,说:“也是,虽然王府家大业大,但朝堂已有赈灾款,哪需要安抚使自掏腰包?对不住表哥,是我唐突了”

他不说还好,这番话简直点燃了秋水村百姓的不满。

他们正处于水深火热的灾害中,多少人十天半个月都吃不上一顿肉。远在京城的瑞安王圣眷正浓,却连一点私款都不愿出没看到太子都掏钱了吗?

只能说不愧是恩人,刚开始还觉得恩人与几年前不大一样,性子拧巴不说,体态也难看许多。现在却觉得初心未改,他还是那个为秋水村鞠躬尽瘁的大恩人。

宋长安自然注意到他们神情的变化,但他并不当一回事儿。

指着他鼻子骂大奸人的人数不胜数,不过是变了表情,还极力掩饰着,真算不上什么蹉跎。

“真热闹。”江渔的声音从□□传来。

众人的视线转向声源处,只见一个清瘦高挑的少年背着一箩筐灰扑扑的石头走进来,少年长得十分俊秀,五官精致的像个女孩却不显女气,身形高挑修长,已经能窥见日后的绝伦模样。

村长的视线从他的脸转到他背的东西,问:“你弄这么多石头做什么?”

江渔放下背篓,揉了揉发酸的肩膀,说:“发家致富。”

众人:??

禹代(17)

发家致富, 从未听过的词。

但真的很美好。

村民间原本还有些嘈杂,此话一出都自动噤声,眼巴巴望着少年。

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半大的少年气场十足,连华服加身的太子都比不过他。这也是他们不敢轻视的原因。

村长小心翼翼的问:“难道你在秋水村发现了什么好东西?”

江渔没有卖关子, 瞥了探头探脑的赵凌一眼, 说:“江南靠采集渔猎为生,前几代还好, 近年的气候愈发古怪,灾害繁多, 哪怕开春也少有食物。”

村长连连点头, 说:“是这样的,巫婆说狩猎触犯了神明,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进树林狩猎了。”

江渔似笑非笑的望向宋长安, 说:“这倒没有, 唯一的神明还没长成, 也比较讲道理。”

村长:?

江渔言归正传:“气候变幻的主要原因是地壳运动停, 别问, 你们不需要知道什么是‘地壳运动’。地壳运动不可逆转,你们只能改良自己。”

村长满脸狐疑:“什么叫做改良自己?”

江渔拍了拍背篓, 里面的石块撞击出清脆的声音, 说:“先从农具开始。”

·

简陋农具跨步到打制农具、磨制农具, 没有太多繁缛的过程,有时只是稍作变动, 就能带来巨大效益。

江渔手把手教他们改良农具, 再利用新的农具开辟荒地, 为发展种植业奠定基础。在此之前, 宋长安按户分发食物,暂时解决当前的困境——对秋水村的人来说,填饱肚子比银钱重要。

他们上午开辟荒地,下午打开林子围栏,在外围捕捉野猪、野牛圈养。食物和资源不用担心,宋长安总能不断供给。

一切都在向上变好,村民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坚决反对,到后来的积极响应,萦绕在秋水村的死气沉沉荡然无存。

不免忽视了赵凌。

赵凌最近可不好过。他一来就享受到村民的优待,他们把他奉为恩人,事事有回应,样样都允肯。

为了回报村民的善意,他原本打算每户贪下三贯钱都变成了两贯半。

没想到这些村民翻脸不认人,竟真的跟随瑞安世子和江渔搞什么农业,连拿钱都不积极了!

他下地嫌脏,亲民嫌臭,唯一拿得出手的只有铜钱。如今他们不要铜钱,自然也没了之前的优待。

这让赵凌好不难受!

赵凌堂堂太子,虽然封位的过程有些不堪,但也称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