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节(1 / 2)

加入书签

一般这些离京城太远的地区,偶尔有些战·事,或是正常的军·费,需要国库掏银子。可是又不能每花一笔,便要国库拨一笔。

因此前朝便定了规矩,各地军费等,按例记录在册,先有各州府自己垫付,每年十月,带着账簿来京城报账。

而户部对报账有着极其严苛的规定,无论是纸张污渍,或是一字涂改,皆不许通过,要令各地官员返回州府,重新做账。

这其中虽说有油水可捞,可一个员外郎高兴什么。

郑彦见何明德还一脸茫然,便要解释。胡步飞那个胖子却又是一咳嗽,阴阳怪气道:“何大公子又不指着这些,你说这些做什么?”

郑彦素来就是个面团儿,上司一开口,他便闭了口。

何明德看他素日还算热心,便主动提出帮助,“那些账簿要我帮你吗?”

郑彦却是连连摆手,又露出那个“大家都懂”的神色来:“不急不急,账簿先放着才好呢。”

这群人大概又是在搞什么潜·规则了,何明德不是很感兴趣,点了卯,便带了纸笔出门去了。

闲来无事,不如绘制晏朝建筑,整理成册,留于后世。

……

另一头,定国公府。

端王一大早醒来,便发现绿浮竟然留宿府中,已经心中不乐的。

谁知在那之后,竟还有不知死活的人要来挑衅。

“大嫂,重阳赏菊,是府内历来的习惯,内眷都要参加的。您虽是王爷,却也不可不来。”

儆猴

隔着窗纱,池旭尧模模糊糊能看到外头的人。

来人是个年轻美貌的女子,长相倒是出众,可惜眉梢眼角总有几分算计的模样,令人讨厌。

池旭尧并不认识这女子,不过这他成婚之前,定国侯府上下一干人等的资料他都了解过。

阖府上下,能叫他“嫂子”的,只有一个李文霜——何明晟的妻子。

李文霜等了会儿,没人理她,又站在窗外道:“大嫂,这次赏菊宴是家宴,您过门之后还未曾与家里头的长辈们见过面呢。”

话音刚落,她便感觉有什么东西破窗而出,擦过她的脸颊。

李文霜回头一瞧,便见一支毛笔扎在了地上。

李大小姐愣了半晌,惊叫一声,捂着脸哭着跑了。

端王捂着隐隐作痛的额头,只觉得没一天的舒心日子。

谁知不到一刻钟,窗下又传来了一个年轻的男人的声音。

“王爷,臣何明晟求见。”

屋内没有声音,片刻后,水碧走了出来。

“二公子,王爷说,谁若是再来烦扰他,便要把他的头挂在蒹葭馆的门上。如此,这府里的人才会学会安静。”

何明晟擦着额头的汗,忙又对着窗下道:“王爷,文霜妇人之见。可他也是听大哥的话,才这般胡乱称呼的。臣这便回去教她,也劝劝大哥,莫要如此胡说。”

“王爷虽与大哥成亲,却绝不如他所言,是内眷。”

端王听了这声音,暗自冷笑,定国侯府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这一家子,爷爷那一辈在江南做县令,勤政爱民。那年先帝巡视江南,却遇到流民暴乱,绑了先帝。当时外军不得擅入,是何曾一个书生,深入乱军,被打断了两条腿,却忍痛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乱军。

他豁出了命救了皇帝,以智慧化解了那场危机,使皇家与流民的矛盾被化解。

先帝感念何曾忠勇,后又知他功绩,于财政之上有奇才,想到户部尚书尚有空缺,欲封他为户部尚书。可惜何曾双腿惧残,不能出仕,先帝便赐了他定国候爵位,承袭三代。

而那个户部尚书之职,也在二人笑谈之中许诺,定国候家三代以内若有人才,可袭爵,任户部尚书。

虽未笑谈,可也是先帝亲口所言。天子一言,九鼎之重。

如今定国候到了第三代,却还没定下袭爵的人选。长房二房,都坐不住了。

二房本来投靠了太子哥哥,袭爵之事十拿九稳。

可自己在知道何明德投靠大皇子之后,却没有杀他,只怕二房以为自己与何明德关系很好,要保他袭爵。

这不,这便来上门试探挑拨了。

端王冷笑,他虽是个废人了,可也不是谁都能利用他的,尤其是这么个蠢货。

他站起身,提起墙上的剑,走出门去。

门开了,何明晟以为自己说的话起了作用,忙组织了接下来的说辞,务必不能让端王和何明德踏上一条船。

没想到他刚抬起头,一把锋利的剑刃便搭在了他的脖子上。

端王微笑着看着他:“狗奴才,你再多说一句?”

一阵鸡皮疙瘩被疼痛刺激地站了起来,何明晟的腿却软了下去。

“王、王爷,臣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

何明晟在端王冰冷的视线逼视下,说不出来了。

端王道:“听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