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一章:行行重行行(1 / 2)

加入书签

案桌上,那张地图已经掉落在一旁,言暻身上仅剩一件薄如蝉翼的单衣,半躺在窗边铺着软垫的长椅上,脸上的潮红不减反增。

守钧脸上亦染着同样的緋红,他贪婪地汲取着身下人的气息,一把扯开了身上的腰带,扔在一旁的地上,身上原先裹的紧实的衣袍也被言暻伸来的手拉开。

「子钧」,言暻眼里洋溢着满满的依恋,抚上守钧露出的胸膛,在他耳边微微喘息,而守钧再也控制不住濒临崩溃的理智,将言暻的双手箝制住,紧紧压制在软垫上,不停地吻着言暻的脸庞,身下传来的灼热也如烈火燎原一样,燃烧光他仅剩的理智。

守钧又伸手将窗闔了起来,将言暻往自己身上拉近,将自己的分身进入那更温暖的地带,言暻忍不住叫了一声,双手却是被守钧紧紧抓着,只能微微挣扎几下,每一次的深入,都让他的身体颤抖的更加厉害。

殿中的温度在关窗后瞬间温暖起来,长椅上的两人交缠着,更觉得像是身在酷暑一样,汗流浹背,黏腻不已。

细微的水声回盪在殿中,顿时让这原先应该清冷无比的地方充满了有如春日的暖意,地上扔着的衣物凌乱,遮挡住掉落在地的那张地图,一切有关国之大事,早已被这一室春光给淹没了。

「哈子钧慢慢一点」,言暻搂着身上人紧实的腰,下身的灼热和被深入的感觉化作急促的喘息声而出,传到守钧的耳里。

守钧似是被刺激到,动作反而加重了,那一声声的喘息和呻吟,让他彻底放弃了停止的念头,只想将自己和身下的人交融一起,将被勾起的慾望不停地送入言暻的身里,把那些压抑下来的一切,全部释放出来。

几个时辰后,漫天大雪渐渐地停了下来,满城一片洁白,散发出寒气,深蓝色的天慢慢地镶上日头的金边,最后化为一片金黄,而殿中的二人,早已在大床上相拥而眠好一段时间了。

守钧缓缓睁眼,凝望着怀里熟睡着的言暻,轻轻地凑近吻上,而言暻也没醒来,只是把脸埋进守钧怀里,沉沉睡着。

窗外的阳光透进屋内,正好照上那张静静躺在地上的地图,过了几日后,边疆传来犁吉已经调度军队,准备夺走凝沙的消息,大殿前,又再度如当年防御西轮云攻凝沙一样,聚满了大琛的军士。

言暻身着最为隆重的玄色衣袍,头顶刻有金羽纹的旒冠,直直地站立在殿门口,居高临下望着眼前的情景,又看向已经穿上鎧甲,站立在眾多军士们前面的守钧,多年前那种不安的心绪,又再度袭来,那时与他送别时的情景,犹如重现眼前,只是看的角度不同,心境,也隐约有些不一样了。

而在言暻旁边,几个宫人整齐地排列站着,为首的那位端着木盘,上面放着两个青铜酒杯,而后头则有两个内侍端着一副弓箭,便是当初守钧参加琛苑狩宴时,所使用的那把。

而之所以那弓箭会出现在这,便是大琛开国以来的一个传统,只要是琛皇军的统领上任后的首战,就会由皇帝亲自将弓箭递给将领,以代表将大琛安危的重责大任交与将领,在往年,这种仪式总是会将碎云弓拿出来象徵一下,但在言坤死后,碎云弓便已被一起送进去陪葬,虽然当时许多朝臣反对,认为如此对大琛是为不吉,不过还是在凤氏的强硬下,将碎云弓送进那暗无天日的地方,伴着惨死的言坤长眠。

「陛下,吉时已到。」,一旁的老内侍缓缓开口,言暻也点了点头,接过宫人们递上前的酒杯,而已经恭候在旁的礼官见老内侍递来的眼神,马上朗声喊道:「琛皇军统领,守钧上前听候御令!」

守钧听罢,马上正步上前,然而在站到言暻面前时,他原先坚毅的眼神动摇了一些,却还不至于被旁人察觉,他慎重地行了一礼,接过木盘上的酒杯,正色道:「臣,谢陛下赐酒。」

忽然一阵风吹过,宫殿旁悬掛的铃鐺发出清脆的声响,回盪在一片寂静的大殿前,言暻望着眼前人的样貌,慢慢将酒杯举起,将那句制式的话说出:「望守将军领我大琛将士,将来犯之人逐出大琛,捷报屡传,凯旋而归,不负先帝列祖,不负君命。」

两人举杯而尽,那酒和当年在琛苑御宴一样,是酒味极烈的琛酿,然而言暻却也如同喝那苦药汤一样,一杯而尽,虽还是稍稍被呛了一下,但也没剧烈咳嗽起来,仍是一副冷静镇定的样子。

「赐弓!」,待两人饮完琛酿,礼官又朗声喊着,一旁的内侍缓步端来弓箭,言暻看着那把弓箭,轻轻将它接过,意外地发现上头刻了一个「钧」字。

从前言暻也见过这弓很多次了,但上头刻的字它还是头一次见到,言暻不自觉地轻抚了一下那字,看向守钧,稳稳地把弓递出,眼里却闪过了一丝不安,就像当年在涤心院,和守钧分别时。

把弓递出,便象徵着这些仪式结束,准备要出发了,而守钧也已经察觉了言暻的眼神,但此时此刻,他不能出声安慰,不能再搂着他。

因为,两人早有分别,一个君,一个臣,已不是当年的皇子与贴身侍卫,即使离别之情再浓,终究不能讲得明白,只能私底下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