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我是在寻找新歌的灵感」(1 / 3)

加入书签

(8)

蓝思礼离开后,舒清和整日都没有踏出屋子。

两名家事服务员在午前出现,负责每天午晚两餐以及打扫洗衣等基本家事,晚餐备妥后便离开,当天若是另有什么交代,都由木沐传达。

舒清和只在吃饭时下楼。

餐厅很美,有面向后院的大窗户,望出去满眼绿意。厅内播放钢琴曲,他坐在一张可供十人使用的长桌,优雅、孤独地用餐。

其馀时间,他都待在二楼。

不同于一楼的厨房客厅,二楼很明显是专供蓝思礼使用,每个空间的用途也区分明确,睡眠、工作与娱乐,并不混用。

舒清和住的是小公寓,从没享受过同样的馀裕。在他的公寓,能使用餐桌是最好的情况,其他像是客厅沙发、床铺、床边地板、甚至厨房流理台,都曾经是他的工作区。三不五时还得出外依赖咖啡厅或图书馆,以避开并不是那么安静的邻居和同居人。

如今他短暂住进这栋大屋,可以说是交换灵魂以来对他的最大好处。

整层二楼,最醒目也最美的是一架黑色演奏钢琴,四周没有杂物,没有多馀装饰,光线从上方及两侧窗户洒落,将整架钢琴笼罩在接近庄严的氛围当中。

舒清和站得老远,只用眼睛欣赏,同时默默祈祷,希望能赶在有人质疑他为何从来不弹琴之前,返回自己的身体。

钢琴附近有间隔音室,里面摆放的设备同样令舒清和心生敬畏,连踏进去看个仔细的念头都没有。

再经过放满蓝思礼歌手生涯各种纪念物的小储藏室,舒清和总算在隔音室的另一头找到能够放松的空间。

房内以木质装潢为主,色调也温暖,摆设了现代音响、復古唱机,厚实的书架佔满两大面墙,架上三分之一是cd和唱片。自进入数位时代以来,舒清和已经许久不曾一次见到这么多的实体音乐出版品。

馀下的三分之二空间都是书。令人意外地,其中包括不少万万不可的出版品。那些舒清和偷偷怀疑过到底都是谁在买、又赔了多少钱的冷门套书,不但在蓝思礼的书架上一本不缺,有些还不只收藏一套。大明星的兴趣和口袋果然是深不可测。

房间的中央,视听设备环绕下,有张皮面柔软得像奶油的浅米色单人沙发,旁边放了脚凳、边桌,入座后很可能舒适到难以起身。

舒清和环顾四週,没见到第二张座椅。真的是容不下旁人存在的空间,他微笑着摇摇头。

蓝思礼的笔电孤零零搁在一张弯得像香蕉的木桌上。相较于各种高档影音设备,这款笔电普通得叫人惊讶,等级和舒清和自己的那一台差不多。

他和蓝思礼交换手机、笔电使用,是已经讲好的不得已之举。舒清和坐下来,打开电源,笔电没有要求开机密码,键盘的七彩炫光竟然也没关掉。

他一面更改设定,一面喃喃对着机器说话,「真是抱歉,现在这样太闪了,很难专心。等你的主人回来,我保证一定恢復你的七彩光芒。」

当天的多数时间,舒清和就待在笔电前埋首写稿。幸好灵魂交换发生在有云端科技的今日世界,他不必使用自己的装置也能继续完成工作,再透过网路,轻松传送给代他上班的蓝思礼。

只要不去想楼下有人正在为他煮饭洗衣,不要触发心中的不安,这样的环境称得上是梦寐以求。他的工作进度飞快,不时还能分点时间检视通讯软体。

蓝思礼的联络人似乎多在午后才变得活跃,丽莎也传来讯息,关心他的健康。

舒清和简单回答,说自己一切都好。本来他还想放个贴图增添气氛,一看蓝思礼的贴图柜,每套都跟他本人一样呛,实在用不下手。

他还收到许多社交邀约。根据蓝思礼的指示,不回覆就代表拒绝,如果是公司希望他参加的活动,丽莎会直接电话联络。真有那一天,再直接拒绝就好。

舒清和由衷希望不要有那一天,他对自己勇敢说不的能耐毫无信心。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滑动手机萤幕往前回溯。大约十次里也看到一两次,蓝思礼答应了邀约,出席派对、晚宴之类的活动。毕竟当红资深,个性再怎么难搞,依然是受欢迎的抢手贵客。

有些群组在活动过后会分享照片,舒清和光看缩图就是一阵面红耳赤。

这些艺人的心脏真是大,不怕成员遗失手机,或者照片有一天像这样落进八卦记者的手里吗?万一不慎流出变成新闻,马赛克都不知道该怎么打才能让人看得懂。

荒唐的照片里倒是都不见蓝思礼的踪影。

不知道是因为公司不同意、粉丝不喜欢,还是蓝思礼本身不感兴趣,或者以上皆是,十年来,他几乎没闹过什么严重的负面新闻,纵使偶尔有些惹人遐想的话题,最后都证实是谣言。

据说蓝思礼是在出道第二年搬进这间万歷名下的房產,当年的他年轻貌美资歷浅,在私生活的部分自然也引来不少注意。

哪一家媒体率先使用「金丝雀」这个称呼已不可考,意思大概是指他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