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节(2 / 5)

加入书签

他做外室的话都说出来了。我们的亲事倘或成了,将来非但我闹个没脸,连谢家的颜面也会扫地。祖母,不是孙女不惜福,是穿鞋的怕光脚的。小侯爷为得家里首肯,回去少不得同侯爷和夫人闹,侯爷和夫人顾惜他,勉为其难答应,对我亦是睁只眼闭只眼而已。单是这样还能将就,要是将来又和二姐姐有牵扯,二姐姐的名声……祖母想,不说外头怎么编派,先是侯府里头,咱们一家子就抬不起头来。”

清圆说一句,老太太脸上颜色便难看一分,及到最后,几乎拍着炕桌说:“家门不幸,竟出了这样狗屁的事情!那二丫头……她……竟没有一点廉耻之心?”

清圆垂着眼睛不说话,女不教,自然是母之过,发生了这一连串的事情,老太太未必不恨扈夫人。只要恨,就够了,家里两位姨娘,一位是贵妾,一位生养了两个哥儿,当家主母再尊贵,也不是无可替代。

老太太气得缓了半天才平静下来,她起先只当清圆是后悔了,想放弃丹阳侯府,重选指挥使府,没想到扒开了,竟是这样的原因。怎么办呢,清如就算再混账,总不好弄死她,她凡心不灭,送进庙里也休想关得住她。清圆倘或真嫁了李从心,到时候妻姐妹婿的,怎么办?思来想去,似乎也只有退亲这一条路可走了。

老太太闷声叹气,“可惜沈指挥使也要定亲了,这么一来你可就是两头没着落,自己千万要想明白才好。”

清圆点了点头道:“我知道,越性儿一个都不选,也是个不得罪人的法子。”

老太太的惆怅比她还大,心里只管懊恼着,这样顶好的两门婚事都错过了,将来只怕也越不过这个成就了。真回绝,又有些舍不得,便斟酌道:“我看这样,暂且先含糊着,横竖你父亲还没回来,大定也下不成。你再细瞧瞧,要紧一宗是淳之的为人。我想着,你们将来成亲也不在幽州,兴许走远了,二丫头就消停了。”

老太太既然这么说,清圆不能过于执拗,再仔细分辨分辨也好。对于李从心,她倒算不上恨或怨,只是觉得失望,本以为那样千辛万苦争取来的,总会看重几分,但尘埃落定了,大约也不过如此,他喜欢的是猎艳的过程。

时候不早了,该说的都和老太太交了底,是非轻重由老太太裁度。清圆起身行了一礼退出上房,才走到廊下,便见正伦急匆匆赶来,跑得气喘吁吁的,把提灯的小厮甩在身后老远。

清圆站住脚,正要问二哥哥怎么了,就听正伦道:“四妹妹先别走,出大事了。”

清圆不解地瞧着他,正伦拍着大腿嗐了一声,“禁中有消息传出来,父亲这回攻打石堡城,月余未建寸功,六万兵马死伤过半,圣人大怒,令具案闻奏,据说要斩罪流三千里上定断。”

清圆怔住了,实在没想到,前头的困局还没过去多久,这回又迎来更大的风浪。什么斩罪,什么流放,听得人头皮发麻。

正伦没等她回话,叫着祖母疾步冲进了上房,她正惶惶然,听见老太太大声喊“四丫头”,她嗳了声重新折回去,老太太哆嗦着说:“你可听见了,你父亲的仗打得不顺,圣人要降罪。怎么办……难不成咱们家祖坟上坏了风水么,坏事一桩接着一桩……你快想想法子,再去找一找沈指挥使,请他探探消息,可好不好?”

如今再去求人,显然不合时宜了。沈润就要同穆家的姑娘结亲,她巴巴儿的登门,叫人说起来,像什么话!

清圆摇了摇头,“家里三位哥哥都上沈家赴过宴,同指挥使兄弟也都说过话,大可请三位哥哥去。早前我还能借着小侯爷的排头求见,现在却不能了,总要避嫌才好。祖母还是让哥哥们去吧,先试一试,倘或不成,咱们再想法子。”

正伦有些着急,摸着脑袋说:“不是咱们不乐意去,实在是指挥使不好相与。”说着闷声嘟囔,“早知如此,四妹妹许了指挥使多好,父亲那头要是有变故,他先一步就替咱们解了围,何至于现在临时抱佛脚,再削尖了脑袋四处求人。”

清圆听了,真对这番论调无话可说。谢家人似乎总是这样,他们的立场随时会随处境变化,只要有需要,什么都能两说。

老太太撑着额叹气儿,“真是……家里头一切顺遂,倒不觉得什么,一旦风波来了,才知道手上有实权的好处。”

正伦见老太太为难,蹙眉对清圆道:“四妹妹,你也是谢家人,这个时候就别站干岸了吧!淳之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我这个做哥哥的亲送你去,他就算有什么想头,也有我替你扛着。”

清圆抬起头来,那双眼冷冷看向正伦,“二哥哥能堵淳之的口,那我呢?姑娘不知自重,何以为人?二哥哥能送我去见沈润,能代我嫁进侯府么?”

这下正伦被堵住了话头,脸红脖子粗地看着清圆,把手一抬指向她,“你……”

“好了。”老太太只好打圆场,“你妹妹说得也有道理,她如今和小侯爷过了小定,也算有人家的人了,不能一径以咱们自己为主,也得顾一顾侯府的体面。哪个高门大户的人家,愿意儿媳妇抛头露面来着。”

正伦气得跺脚,“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