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第192节(2 / 4)

加入书签

平安没有继续说下去,反正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况且他也不可能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说过去,到时候一年制的学习班强令所有人都要上就可以了。三年制的可以选择。

说起来,村长没有提男女不能同席,不好在一处上课的话,反倒让平安松了一口气。看来乡间守节之风没有那么浓,否则的话,这件事阻力会更大。

在这个村子里住了几天,平安他们都是跟着村长家里一起吃饭。

这是平安的意思,虽然跟着的人都认为赵璨吃这些不合适,但赵璨本人倒是没有任何意见。只不过住的时间越长,他就越是沉默,一开始还会问一些问题,后来意识到这些问题都很不合时宜,就不再开口了。

很显然,即便眼前这个村子条件已经算是不错,对于赵璨来说,还是有些难以想象。

平安心说更难以想象的还在后面呢,先悠着点儿。

接下来他们启程继续往里走。

平安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水泥路,修到这里也已经变得十分勉强了。

毕竟现在没有后世的那些修路手段,什么推土机挖掘机石头爆破之类的,统统都没有,遇到了障碍如果不能绕过去的话,就只能将就用原本的山路,进行一下休憩了。

所以路虽然修得十分平坦,却是走不了马车的。

骑马倒是勉强可以,所以他们最后只能弃了马车,带上一部分必须的物品,留下人守在这里,然后继续前行。

只不过山路陡峭,许多地方骑马走过去太危险了,还是要下来走上一段。

这样一来,速度大大放慢,而且不必闷在马车里,道是可以看见不少山林风光。

夏天的山里简直到处都是宝物。

赵璨跟平安都不由想起当初在洛州行宫时的那段经历。那时候两人也经常上山,会找到许多有趣的和好吃的东西。现在这一路走来,虽然物产不同,却仿佛又重温了一遍当初走过的路。

这种感觉,让长途跋涉都显得不那么可恶了。

不过平安和赵璨两个年轻人能够受得住,可不代表跟着赵璨的那些老臣也能守得住。

他们一把老胳膊老腿了,原以为赵璨只是在行宫附近转转,所以欣然跟来。结果赵璨居然走了这么远,这两天乘坐马车,虽然不颠簸,但也已经让人浑身腰酸背痛。村里的床又睡不惯,休息不好,早就快撑不住了。如今还要徒步跋涉,真是苦不堪言。

偏偏还不能御前失仪,只能强撑着。尤其是看到赵璨那精神饱满的样子,他们难道要承认自己比养尊处优的君王更娇气,更受不住这样的艰苦不成?

能够跟到这里来的,都是心有成算的,知道赵璨到行宫来避暑,显然并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有正事的。正因如此,他们才拼命跟了来,就是为了从中发现端倪。

这几天同吃同住,他们已经知道了不少消息,想来能够赶在所有人之前。

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愿意半途而废。

等到终于赶到了第一个村子时,他们已经累得瘫倒在地,再使不出一分力气了。

平安跟赵璨对视一笑,都觉得效果不错。让这些官员们亲自体会一下这里居住不易,将来才会支持改善这些村民们的生活处境。不管是读书识字,还是其他措施都一样。

因为有时候,不是身临其境,许多东西光是听言语,是完全体会不到的。

所以才会有那个皇帝听说百姓吃不起饭,还问“何不食肉糜”的故事。其实不能怪皇帝,因为他没见过,所以他不知道。应该惭愧的是教导他的人。

不过,赵璨和平安也没有轻松多久,因为眼前的村庄已经完全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说是村庄,其实这里只不过住着十多户人家。因为居于大山深处,很有可能会有山间野兽来袭,所以村子里建造了不少简易的防御措施。真正的大家伙虽然拦不住,但是一些小型野兽倒是没问题,甚至时不时陷阱里还能多些收获,给大家加餐。

而这十多户人家的房子,都是用山里的木头搭的,再盖上草编的屋顶,看上去十分不结实。而且眼睛可见的地方,这些房屋没有任何装饰,看上去全都灰扑扑的,彰显出屋主人的生活处境。

在村子里逛了一圈,一行人都不由心情沉重。

这个村子里的人,当初祖上据说是为了避祸搬来的。具体如何已经不可考,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站稳了脚跟,开枝散叶,建立起了一个小型村落。

平安不得不感叹人的生存能力之强大,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地方,都能够立足下来。

即便这山里土地贫瘠,每年的出产交了税之后几乎不够自己吃,多半还得采点儿野菜、挖点儿树根混着煮才能足够果腹,但他们还是将日子过下来了。

实际上这才是大楚绝大多数乡村的真正面目。他们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继续面对贫困。比如这个村子,就是因为土地太贫瘠,而且山上能开荒的地方也有限,就算发了好粮种,种出来的东西产量也没增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