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4章 林如海你要与朕一个解释(2 / 3)

加入书签

热讽开骂了,林如海却只是笑了笑,道:“荆大人莫急,且听我说完,自有分晓。”

林如海同隆安帝道:“皇上,贾蔷之意,钱庄之用,若是用的好,于百姓有莫大的便利,其中又有莫大的利益。旁的不说,只提银票的货币性质,就注定了那是一座用之不竭的金山!”

“货币?”

隆安帝皱眉问道。

尹后在一旁,却是若有所思起来。

论起聪慧,她不在世间任何人之下。

林如海道:“正是,货币!能够发行银票,等同于发行货币的权力。贾蔷说,他之所以将六成股,算上宗室甚至在七成以上的股本都归于皇族,又恳请皇上从户部、大理寺、兰台御史调官员坐镇钱庄,就在于这个发行货币之大权,堪称一国一朝之命脉,岂敢握于私人之手?”

荆朝云已经察觉出不对了,皱眉沉声道:“林相,未免过于危言耸听了罢?钱庄纵有些许便利,也不过便利些许商贾,谈何铸币权?”

民间擅自铸钱者,等同于谋逆,是要抄家灭族的!

这等大权,只能在朝廷手中。

林如海将银票等同于铜钱,其心可诛!

林如海摆手道:“荆大人放心,虽然外面骂我吃相难看,却也不会想着以此去覆灭各地钱庄,那会出大乱子的。”

荆朝云闻言心中稍安,却还是摇头道:“此事务必要说清楚,不然传了出去,天下必然人心惶惶,凭生祸端。”

林如海微笑道:“荆大人言重了,眼下的钱庄,不过是便利商贾罢了,谈不到甚么祸端。”

说罢不再辩论,同隆安帝道:“过去的事,可以不计较,但往后,却不能再放纵。皇上,此绝非臣言过其实。钱庄的银票眼下分五十两、一百两、五百两和一千两四等。所以对寻常百姓而言,不算甚么。毕竟绝大多数百姓,日常都只用铜钱,连银子都用的少,一生也见不到五十两、一百两银子的巨额财富。但如果钱庄发行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乃至发行更小额些的银票,这些小额银票能在商铺货栈里买货物……这和铸币又有甚么分别?就臣所知,大燕皇家钱庄,就有此打算。

这类做法的好处就是,天下再无缺钱之忧。更大的好处,在于消除火耗,可以极大的减少百姓负担!而钱庄所生利钱,皇上根本不可能用完,可设天家养廉银子,发放与天下官员,高薪养廉。如此,也让他们知道,天恩深重,皇恩浩荡!

皇上,这等大权,绝不容轻易操持于商贾之手,是要出大乱子的!”

不等脸色凝重的荆朝云开口,隆安帝就问道:“爱卿准备如何处置?”

林如海道:“民间钱庄想继续开设下去,就必须要行两条路数。其一,向皇家钱庄交付一笔足以应付私人钱庄生乱时可安抚动荡的预备金,此金额数目皇家钱庄交付的是六千万,民间钱庄只需十一即可,也就是六百万。并且钱庄账目要对朝廷完全开放,户部、大理寺、御史台还有绣衣卫、中车府,每年都要清查一回。

其二,民间钱庄不得私自印制银票,所需银票,皆需由皇家钱庄来印制,而后发放至各钱庄流通使用。私自印发银票等同于私自铸钱,是绝不允许的大罪!”

一家六百万……

天下有多少钱庄?

别的不说,晋商商帮中就有八大钱庄,果真一家交六百万,都快抵得上一年国库进项了!

而不准私自印刷银票,更是等同于掘了他们的祖坟……

荆朝云斩钉截铁道:“林大人此为与民争利,士林百姓绝不会同意。”

林如海呵呵笑道:“士林不会不同意,不同意的只是受晋商豢养的文贼。百姓更不会不同意,因为受益的终将是百姓。

荆大人,我知道老相爷与晋商关系向来交好,劳老相爷与他们带句话。若不想交太多银子,就将商号合并。

八大钱庄合并成一家,这样他们只交一份保证金就足矣。皇家钱庄发行银票时也省心些,发行那么多银票做甚么?朝廷管理起来也不便利。

且八家合一,股本深厚,等闲不会出事,朝廷也放心些不是?”

说罢,不再看面色铁青的荆朝云,转头对隆安帝道:“皇上,此策臣思虑良久,也或是臣为宦生涯中,与皇上所出的最后一策。此法操持的好,天家再无缺银之忧,天下黎庶必感皇恩深重,天下官绅岁岁得养廉之银,也会感念君父慈恩。皇上,此法可固皇权万年!”

隆安帝怔怔的看着眼中隐隐带有血丝的林如海,轻声唤了声:“爱卿……”

荆朝云见之心中惊怒,他的根基就是晋商。

景初朝臣中,数他最为清廉,因为他根本不用去贪,晋商孝敬给他的银子,他就用之不竭。

如今最富有的十大晋商中,有四位都是他的门人。

有银子未必能成为大官,但当了大官后手中若握有足够的可支配财富,那就等于开了挂一般。

便是新政到这个地步,不断更换官员,可荆朝云始终稳坐不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