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嫡皇孙五岁半(清穿) 第13节(2 / 3)

加入书签

子得向您讨个人。”

四阿哥纵然觉得有哪里不对劲,还是被弘晏求知勤学的精神感动了。

元宝与他志趣相投,又帮了他和二哥如此大忙,这点小小的要求实在是微不足道。想到此处,胤禛连忙问:“要什么人?四叔这儿也有。”

太子原本想训弘晏几句,就逢老四和他抢儿子,顿时不乐意了。

“索额图所说的宴席还需四弟操劳,若是多加劳累,孤如何过意得去。”他分外贤明地开口。

弘晏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十分有蓝颜祸水的自觉,当即咳了一声,软软道:“侄儿便不劳烦四叔了。阿玛手下可有文采斐然的擅诗者?要年轻些的,一个就好。”

太子微微惊讶,随即沉吟,也不问弘晏要人的用处。

论文采斐然,太子头一个想到的便是纳兰容若,只可惜天妒英才。他对容若的欣赏并不妨碍对明珠的恶感,于是略过纳兰家颇有天资的小辈,寻思他的外家赫舍里氏……

赫舍里一族,好似没出过几个自小学文的聪明人。

由索额图可见,当伴读够,写诗还是算了。太子打定主意回宫问问一众幕僚,牵了弘晏的手淡定道:“孤记住了,明儿一早便拨人给你。”

随即轻声问胤禛:“四弟随孤奔波,多日不得闲,可要回后宫一趟?”

四阿哥原本浅浅含笑的嘴唇抿了抿。半晌,他平静地点了点头,“是该去了。”

“贝勒爷,娘娘自慈宁宫归来便身体不豫,不宜见人,奴婢正急着请太医。”绿芜手拿对牌,慌慌忙忙地福了福身,“实在对不住贝勒爷了。”

胤禛凤眼深了一深,颔首问她:“额娘昨日可有不适?”

绿芜摇摇头,低声道:“许是在太后宫里受了气,过一阵子就好了。”

德嫔何止是受气,简直脸皮都让人给揭了下来。

恰逢初五到慈宁宫请安,躲又躲不过,毕竟太后传了口谕,说要与她商议九公主的婚事。这下可好,焦点全聚集在德嫔一人身上,宜妃可着劲戳人痛处,一口一个‘德嫔妹妹’,还问她缺不缺银两,需不需要姐姐救济一二;惠妃荣妃连忙劝和,实则把火拱得更旺了些。

唯有贵妃矜持地笑,可后宫谁不知道,德嫔原有的宫权落在了她身上?

太后又是万事不管的性子,九公主虽养在慈宁宫,却也没让太后对德嫔另眼相待,远比不上五阿哥的额娘宜妃。

请安在煎熬中度过,德嫔一回来就病了,连九公主婚后留京一事都挽不回她的郁卒。

皇上赐婚九公主与佟家长孙,两人的婚事定在八贝勒之后,谁听了都得感叹一声,皇上当真宠爱九公主。

可叫德嫔说,她宁可女儿远嫁蒙古,也不愿她当佟佳氏的媳妇!

佟佳氏,佟佳氏,一辈子都绕不开佟佳氏。忆起兄长的流放,忆起乌雅家临近灭族的劫难,德嫔心中恨得滴血,她怎么就生了这样的孽障?

十四的地位生生降了一等,竟和章佳氏那贱人的儿子平起平坐,还强笑着来永和宫请安,真真是在割她的肉!还有那十多万欠债,她省吃俭用,何年何月才能还清?

永和宫的宫人换了一批,她的眼线几乎消失殆尽,如今还在掌握的,就只有毓庆宫的李佳氏了。

德嫔躺在榻上,面色苍白,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弘晏!造成一切的罪魁祸首,不就是勾结在一块的叔侄俩?

兔崽子会有报应的。

绿芜亦对四贝勒生了许多埋怨,她强笑着行完礼,就急匆匆地往太医院去了。

胤禛从衣襟掏出一串佛珠,缓缓捻动着,心下念起知己交给他的口诀,告诫自己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福晋日日不落请安,昨儿甚至带了弘晖来,竟也被额娘拒之门外。因着德胜的事,额娘生他的气,他很能理解;可一个周岁的小娃娃有什么错?

太可笑了。

直至冷冽的气息变得和缓,胤禛抬眼望向战战兢兢的苏培盛:“走了。”

苏培盛低低应是,犹豫片刻小声道:“爷可要看看十四阿哥?”

“他总不待见我,我又何必凑上前。”胤禛淡淡道,“十三的事你忘了?顺风顺水那么久,早该吃教训了。”

苏培盛想,可不就是这个理嘛。

十四阿哥近来不痛快,可自小到大,谁又亏过他?十三阿哥顺他捧他,爷有什么好东西都给送去,同弘晖阿哥一样尽心,对此,福晋不是没有话说。

“不提这些烦心事了。你说,元宝突然要人,到底作何用处?”四阿哥回过神来,兴致勃勃地问他,眼底再不见半分阴霾。

“元宝阿哥的巧妙细思,奴才哪能知道。”苏培盛松了一口气,笑道,“要能猜到,奴才不也成小爷的知己了么。”

胤禛显然被‘知己’二字愉悦到了,略带炫耀地瞥他一眼,道:“算你有见识。”

苏培盛:“……”

我的爷,这话万一传扬出去,您还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