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嫡皇孙五岁半(清穿) 第15节(2 / 3)

加入书签

杨柏不知的是,王大人今儿又收到了杨声的信,其中炫耀占了八成篇幅。说他儿子一来就被长孙重用,诗才得以发挥,他这个做父亲的不知有多么欣慰,等等等等。

可把王大人给气坏了!杨声狗贼惯会骗人,他立马喊上忘年交张廷玉,还钱之余瞧瞧徒弟过得如何。

张廷玉年纪轻轻入值南书房,极得皇上信任,本就对长孙万分好奇,闻言欣然应下。

张家统共借了一万两,没什么好心疼的,交完银后,他一个劲地盯着弘晏瞧——

心下唯有感叹,皇长孙生得真好。

汉臣重视嫡庶,皇长孙既长又嫡,亦是他们追求的正统。除却王大人,其他大人和蔼极了,都想同长孙说说话,瞧瞧他是否真有传闻中的聪慧敏捷,毕竟太子没神秘感了嘛。

弘晏被盯得有些发毛,想了想,准备使出蓄谋已久的绝招。

他抿唇一笑,甜甜道:“诸位大人辛苦啦。阿玛早就同我商量好了,这份礼物,也算毓庆宫的一点心意。”

“杨柏,”他接着催促,“快把诗篇赠予各位大人。”

“……”杨柏耳垂通红、目光涣散,最终忍住羞耻,在太子狐疑的注视下,将纸笺依次递了过去,“还请大人斧正。”

张廷玉垂眼细看,顿觉惊喜。

行文扣题,落笔有神,通篇都在赞颂为臣者清正廉洁的品行;用典老成,字迹风骨,恰恰骚到了他的痒处。

好诗!且为孩童所作,这是何等的天赋!

张大人尚且不知,作者正是王大人的爱徒,那厢,杨柏欲哭无泪地走到老师跟前。

王士禛总算欣慰起来,心道杨声果然没骗他,爱徒还是很受重用的嘛。

伸手一拿,一瞧,王大人的脸,呱唧一下掉了下来。

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狗都不看!!

杨柏很想哭诉,不是他乱写,实在是质量数目难两全。

一个时辰五十首诗,写出来的东西狗都不看,小爷还夸立意高远,遣词极佳,他又有什么办法??

他已经脏了……呜!

温宪

徒弟天资远超常人,作诗堪比贡士水准,短短几日,水平却退步如斯,如何对得起长孙殿下的看重?!

王大人气得吹胡子瞪眼,顾及场合这才按捺住训人的冲动,厌世脸拉得愈发长了。

望着那黑漆漆的脸色,杨柏战战兢兢差些跪下,就在这个时候,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声音——

“好诗。”“好诗啊!”

天底下谁不喜欢夸赞?对于不差钱的文人来说,诗词字画更能博得他们的欢心,这礼物两者兼得,风雅又夸得含蓄,简直送到他们的心坎里了。

长孙实在聪慧过人,太子真乃礼贤下士!

“微臣谢过太子与小爷的厚爱。没想到东宫竟是藏龙卧虎,后生可畏哪。”张廷玉越是读诗越是喜欢,忍不住看向杨柏,“这位小友可曾拜师?鄙人不才……”

事情发展太过离奇,杨柏整个人呆住了。

没等王大人炸毛,弘晏笑眯眯地说:“实在对不住张大人,杨哥哥已有师门了。”

那声‘哥哥’叫得杨柏一哆嗦,亦叫得王士禛褪去怒意,暗暗欣慰。他狠狠剐了徒弟一眼,长孙殿下倾心相待,为臣者怎可如此敷衍?

“如此,是我晚来一步。”张廷玉遗憾地叹口气,依旧难掩喜爱道,“杨小友跟在小爷身边,日后前程远大,实乃幸事。”

听得大人们深以为然,连连点头。

弘晏的神来之笔刷满了好感度,就连脾气又臭又硬的王大人都变得软和,心说杨声总算干了件好事。

临行前,汉臣们动容地望向太子,目光尽在不言中。

这就是他们贤明的储君呀!

太子受到的惊大于宠,深深打了个哆嗦。

等院里就剩父子二人,他一言难尽地望向弘晏:“孤怎么不知这礼物?”

“谁叫杨柏效率高,诗作放着也是放着,不如为您树立高大形象,多好。”

弘晏推销似的继续说:“您瞧这效果,没失望吧?再等几日,儿子准备编纂一本《戊寅诗集》,把这些都收录进去。作为朝臣清正廉洁的证明,出版定会大卖,杨柏也能扬名京城了!”

尽管太子做好了心理准备,最后还是猝不及防。

元宝要人的用处,原来是这个。

他的手微微颤抖:“你想得挺周全。”紧接着追问:“难不成每个还债的,都要杨柏写一首诗?”

“那哪能呢。”弘晏连连摆手,肃然道,“人品上佳的有份,贪官就免了。四叔说了,抄家,才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太子面无表情,再一次忍住了揍儿子的心,就听弘晏忽然补充:“还是有例外的。”

太子并不想知道更多,他沉浸在酸溜溜的醋里。

明明是他的崽,怎么就和老四臭味相投了呢。整天想着抄家抄家,冰山脸有什么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