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花重锦官城 第82节(2 / 3)

加入书签

婚恐怕有些不简单,没想到世子这般看重瞿小姐,看来往后跟澜王府往来时,这位世子妃不得轻怠了才是。

瞿子誉回了一礼,垂下眼睛道:“世子向来重诺,瞿某自然没有不放心的道理。”

蔺效略微一怔,意识到瞿子誉这是在提醒他那晚在瞿府门前许过的诺言,认真道:“蔺效断不会食言。”

这时采蘋采蕙已帮沁瑶整理好妆容,下了这辆只容新妇一人乘坐的马车,到后头马车上去了。

礼官随后宣布迎新妇回澜王府,礼乐喧鸣,来时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又往澜王府行去。

澜王府门前一条街早已缀满红绸,到了门口,蔺效在马上接过喜娘递过来的箭囊,取出早已去了箭矢的箭,对着天、地、车帘各射一箭。

喜娘笑着唱诺道:一箭射天,天赐良缘;二箭射天,地配一双;三箭定乾坤,新人入新房。

随后将沁瑶从马车上扶下来。

蔺效接过红绸,含笑递给沁瑶,看着她乖巧地接过,眸子里的笑意荡漾开来,低声道:“进府了,我一会慢些走,你当心脚下。”

沁瑶用扇遮着面,轻应了一声。

蔺效便转身,在蒋三郎等人的笑闹声中,领着沁瑶,一步一步进了澜王府。

到了正厅,澜王穿着崭新的亲王蟒袍,笑容满面地坐在正位上,欣慰地看着一对新人进堂。

德荣公主和卢国公两口子都赫然在座。

德荣公主先是遗憾地看了一会一身喜服的蔺效,这才上下扫一眼蔺效身旁的沁瑶,目光未多停留,很快就淡淡地移开了。

沁瑶偷过纨扇往上看一眼,不经意看见崔氏,呆了一呆,咦,崔氏不是她因算计康平公主和夏芫之事,暂被关在大理寺么。莫非为了蔺效的婚事,这才被他们父子暂从大理寺放出来,好在一众宾客面前撑场面?

崔氏瘦了不少,脸上虽厚厚敷着粉,却掩盖不了憔悴之色,看着沁瑶进来,脸上一片木然,只看见蔺效时,眼里起了微澜,目光凝滞在蔺效脸上,久久忘了挪开。直到她身旁的李嬷嬷不动声色地拉了拉她的衣襟,这才神色复杂地垂下眸子。

虽然崔氏在场,但澜王身旁的椅子却空着,只澜王身旁的刘公公捧着一个牌位,想来是蔺效的亡母郑氏的牌位。

叩拜天地时,蔺效果然视崔氏于无物,直接引着沁瑶对着澜王和郑氏的牌位磕头。

卢国公夫人见状,像是想起了早亡的妹妹,向来端肃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哀恸的神情。

行完礼,蔺效仍用红绸引着沁瑶回内院,一众年轻人笑着前呼后拥,

青庐设在思如斋内,极为宽大,能容纳数十人,当中铺着给一对新人饮合卺酒的喜褥,康平公主、刘冰玉、王应宁等人早候着了,还有长安城一众有头有脸的贵妇,看着蔺效领着新妇过来,全都笑着拥了上来。

只一个夏芫,落在众人后头,静静看着沁瑶手中的红绸,连一丝笑意都挤不出来。

☆、

等蔺效引着沁瑶进了青庐,喜娘小心翼翼地扶着沁瑶在喜褥上坐下。

康平公主表现得比她十一哥还心急,头一个笑嚷道:“新妇快将扇子拿下吧,让咱们大家伙瞧瞧你的花容月貌。”

她今日天不亮就来了澜王府,从早上迎亲到现在新妇进门,整个过程都欢笑声不断,十足给她十一哥和十一嫂撑足了场面。

这种场合排场还是其次,热闹才是第一,康平虽然以往不屑于关注这类小事,但既然存了心思要让他十一哥高兴,自然有办法参透其中机要。

有康平公主带头活络氛围,其余贵妇焉敢示弱,青庐里很快便满是欢声笑语,有夸赞新妇喜服旖丽、身姿纤侬的,有说一对新人天造地设的,更多的是笑着怂恿新妇速速却扇的。

却扇讲究个时机,若不刁难刁难新郎,新妇就过早却扇,到底有失矜持。

刘冰玉和裴敏便自动自发扮演起了沁瑶的娘家人,不催新妇,只一个劲地让新郎作却扇诗,而且要求颇高,说需作得情真意切,不得草草为之,让新妇和大家伙都满意为止。

蔺效虽然自小跟着太子和吴王一道启蒙,师从本朝第一鸿儒傅太辅,学问底子着实算得扎实,可他天性使然,自启蒙起便更喜兵书谋略、史集策论,唯独诗赋上少了几分兴趣。

方才瞿府门前一首催妆诗还是他早前特为了沁瑶提前做的,如今听刘冰玉和裴敏这么一说,倒也不慌,对沁瑶行了一礼,便赋了一首之前便做好了的却扇诗。

刘冰玉和裴敏见他对答如流,料得他早早做了准备,不肯轻易放过她,又连考几首,非将新郎的真本事逼出来不可。

蔺效倒也不恼,只顾看着沁瑶,见她牢牢握着扇柄,说不出的静美乖巧,偏没有将扇子放下的意思,心思一动,重对她行了一揖,吟道:“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