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节(2 / 3)

加入书签

我真是太聪明了。陶朱自以为得逞,打开马房的门,牵着魏崔城的马,爬上马背,拍了拍马屁股,骑马飞奔出户,大声笑道:“多谢魏千户的马,改日我陶大侠定还回你的爱骑!”

魏崔城假装去追,气急败坏的吼道:“有种你别回来!”

太好了!终于送走这个瘟神!

正房里,凤姐听到动静,连忙跑出去瞧,陆善柔慢腾腾的挪到院子里。

魏崔城叹着气回来,“让他给跑了。”

魏千户的演技不太行啊!你把笑容收一收,陆善柔说道:“跑就跑了吧,莫要追了,此人是这个宅院的匆匆过客,现在想想,他除了男扮女装有些可恶,其他时候还挺可爱,应该不是歹人。”

凤姐松了一口气。

干爹的脑袋保住了。魏崔城也顿时一身轻松,接下来要办自己的事情,“陆宜人,今天是中元节,要拜祭先人,我要去护国寺一趟,你……要不要去?”

短短两天,魏崔城已经把她当熟人了。想着今天各大寺庙都拥挤的很,其中不乏登徒子在人群里占女子的便宜,陆宜人跟他一起去上香,互相有个照应。

陆善柔说道:“多谢魏千户好意,我信泰山娘娘的。中元节,温嬷嬷会过来陪我一起去北顶。”

泰山娘娘就是碧霞元君,一位女神,属于中华本土的道教神灵,“顶”,是泰山娘娘庙特有的称呼,北顶,就是北京城北方的泰山娘娘庙,建于大明宣德年间。护国寺是拜佛的,信仰不同,拜的神灵也不同。

魏崔城脸上讪讪的,告辞而去。

魏崔城一走,凤姐把她昨晚换下来的大红妆花缎通袖袍、大红金线绣的马面裙拿出来,“……这东西如何处置?留在这里,怕是隐患。”

陆善柔说道:“莫要糟践绫罗,包起来锁着,改日我送回云想楼,交给老板料理。老板织娘是个爱惜布匹的,连个布头都舍不得扔,攒起来送给贫妇糊鞋底。”

云想衣裳花想容,云想楼是京城赫赫有名的制衣坊,有钱人家或者贵妇才敢去光顾,没想到老板织娘是个勤俭节约、怜贫惜弱的。听起来陆宜人和织娘还很熟。

凤姐收起华衣,温嬷嬷赶着两匹大叫驴拉的大车来了,“哎哟哟,天真热,有绿豆汤吗?我得痛快的喝两碗。”

凤姐端上绿豆汤,温嬷嬷从头到脚的打量她,“哟,一天不见,来了个俏丫鬟——这孩子的手怎么了?”

凤姐赶紧把手缩进袖子里。

居家图凉快,陆善柔只穿着无袖的褂子和薄透的纱裤,歪在罗汉榻上,慢慢摇着团扇,“莫慌,温嬷嬷不是外人。嬷嬷,实不相瞒,凤姐是官奴贱籍,被人欺压,受了刑。莫要问她出处,从现在开始,她就是我的人,我以人品保证,她是个好姑娘,她的手还得劳烦嬷嬷您费心治疗。”

温嬷嬷喝着绿豆汤,“既是陆宜人作保,这姑娘肯定错不了。你这手,我来治,保管去了病根。”

凤姐赶紧行礼道谢。

温嬷嬷说道:“今日去北顶,那里有庙会集市,什么都有卖的,我寻些药材给你配上。”

陆善柔说道:“我这个丫头初来乍到,粗粗笨笨的,温嬷嬷得空教教她,您会配药、接生,还擅长做宴席,心灵手巧,就连吵架相骂,在南城里,谁能吵的过温铁嘴?”

温嬷嬷的外号是温铁嘴。

又道:“凤姐啊,你只需学会温嬷嬷从手里漏出来的一点半点本事,就够你下半辈子自给自足过活了。”

陆善柔盘算着,凤姐从那种地方出来,只会伺候人,将来如何自立呢?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点安身立命的本事准没错。

这是在给自己将来寻出路,凤姐聪明,给温嬷嬷又倒了一碗绿豆汤,跪下,高高举过头顶,“求嬷嬷收我为徒。”

温嬷嬷呵呵笑道:“这那里是绿豆汤?分明是你们主仆二人给我灌下迷魂汤。罢了罢了,我就收下你这个徒儿,好好调/教,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学徒三年,这三年赚的银子都得归师父我。”

“那是自然。”凤姐说道:“嬷嬷请喝下这拜师……汤。”

温嬷嬷痛快喝下,“天色不早了,我们上路。凤姐,北顶太远了,今天肯定赶不回来,得住一晚,你收拾几件换洗的衣物。”

凤姐打了个包袱,跟着陆善柔上了驴车,温嬷嬷戴着一顶遮阳的林冲笠赶车——其实叫做范阳笠,因戏台上林冲总是戴着这种宽檐的大斗笠,所以俗称林冲笠。

北顶位于北京北城外(注:就是现代北京鸟巢和水立方附近),路途遥远,陆善柔本就缺觉,一上车就睡了,凤姐看着温嬷嬷赶车,时不时端茶递水,搽汗打扇。

温嬷嬷瞥了一眼车里,“陆宜人又熬夜了?这样下去如何是好,少女嫩妇的,最忌讳熬夜,熬着熬着就老了,凤姐,你在她身边,时常劝着点。”

凤姐应下,见前方有卖香烛纸扎的店铺,说道:“要不要备一点祭品带着去北顶?”

“不用。”温嬷嬷说道:“北顶算是陆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