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节(1 / 5)

加入书签

林辰暮脸就微微一红,就像是在撒谎的人被人当场戳穿了一般尴尬,随即又色说道:“乔治先生,你说的不错,高新区的建设前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现在在进行调整和改进。我们真挚希望类似于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能够来这里投资建厂,但这是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而不是某方一厢情愿的。不过我相信,选择高新区,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乔治笑吟吟地看了林辰暮半晌,才说道:“林,你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要不然我也不会因为你一封信,就大老远地从美国跑到你们这里来了。不过投资建厂这件事情很重大,也不是我一个人所能决定的。这样吧,具体的情况,等我们对高新区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之后,再做决定。”

“理应如此。”林辰暮虽有些失望,但也没想过,乔治会如此随便就给出什么承诺。他今天晚上过来,其主要的目的,不是来谈投资的事情,而只是联络一下感情。

“亲爱的林,你带我出去玩吧。”见他们谈完了事,凯瑟琳就按耐不住心头的雀跃,摇晃着林辰暮的胳膊说道。

林辰暮就笑着说道:“今天不行,太晚了,而且你们大老远地奔波而来,也辛苦了,早点休息,我明天再带去好好出去玩。”

凯瑟琳虽心有不甘,却还是笑着说道:“那你可要说话算话,别像我父亲一样,老是言而无信。”说罢,又撅着嘴不满的瞪了乔治一眼。

乔治就抹着鼻子,讪讪笑了笑,又对林辰暮说道:“林,对凯瑟琳可别瞎许愿承诺,她可是很较真儿的,要是万一做不到,看她不给你发烦死才怪。”

林辰暮就看了凯瑟琳一眼,笑着说道:“不会的。”

第二天上午,管委会二楼的二号会议室里,椭圆会议桌上鲜花吐蕊,绿意盈人。

今天,林辰暮在这里,式和考察团的成员见了个面,并就高新区的各种情况和数据,向他们进行了大致的讲解。

“按照规划,高新区将沿着‘大项目—大企业—大集群—大产业’的思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有潜力的产业,引进外向型企业,打造高效、周到的服务平台,力争让所来来高新区投资建厂的企业,都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林辰暮神情飞扬的瞻望着高新区的未来,他的演讲,很有些煽动性,尤其是八大优势,阐述地淋漓尽致,似乎每一句都说到了各人的心坎里,虽然口语算不上多么标准流利,不过却也赢得了所有人极为热烈的掌声。也让他们对于林辰暮这个年轻的官员充满了好奇,更是相互打听起他的情况来。

一旁的唐凝,似乎也有些惊讶,她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英语自然是不在话下,原本还想着要给林辰暮充当翻译的,不曾想,林辰暮的英语也很是流利,虽然比不了自己,但那抑扬顿挫,充满了激情的即兴演说,却也令她自愧不如。

更甚至,林辰暮对于高新区的发展规划,似乎早就有了个打算,所描绘出来的蓝图前景,更是令人神往,即便是自己也不由为之吸引。在高新区干了那么多年,她还是第一次对高新区的定位和规划有了个比较明晰的定位。

可他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给大家提起过呢?而且,如此理想化的东西,又似乎真能实现?如果是前段时间的话,她或许还会有所质疑,不过林辰暮这次能够把这么几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邀请来,就不得不令她对林辰暮的能量重新进行估量了。

发展新思路

发展新思路

站在落地窗前,看着满载考察团成员的豪华大巴缓缓驶出管委会,前面还有一辆警车鸣着警笛开道,林辰暮就不由摇了摇头。这是唐凝的主意,不过林辰暮倒也没有反对,虽然他并不赞成搞什么特殊化,但这些考察团的成员个个都金贵不已,真要在高新区出点什么事,别说是在武溪投资建厂了,责任谁都担待不起。

坐下翻了翻办公桌上的件,大多都是要他批示的,萧妍已经整理好,最紧急的夹在红色的件夹里,其次是黄色的,然后才是蓝色的,倒也让他可以有针对性的先批示比较紧急和重要的事项。

不过刚看到第一份,他的眉头不由就皱了起来。

这是一封上访信,反应的是公交的问题。一来是公交线路少,市民们从高新区到市区的交通不方便,有时候要转好几次车,时间耽误了不说,花的钱也多。二来是公交车收班早,市民如果是住在市里,在高新区上班的话,一旦碰到加班的情况,很有可能就赶不上车,只能打的,而且区里黑的猖獗,又不打表,经常宰客。

高新区是新发展的区域,交通配套一时跟不上也情有可原,毕竟这种情况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可林辰暮却想起了自己刚来武溪时,亲身感受到在早高峰时,挤公交车确实是苦不堪言。高新区想要发展,公共交通如果跟不上的话,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制约。

林辰暮也知道,能转到自己手里的上访信,不知道过了多少关卡,那些真反映问题的上访信十有自己是看不到的,一大半涉及各种要害部门的就转给相关部门自己处理,其余的要么是信访跟办,要么是束之高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