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节(2 / 3)

加入书签

将洛河置于众人议论评判中有何异,而且洛河贵为公主,又没有哪一处是不好的,无论选了哪一家也都该感恩戴德才对。

这点上,赵缙少见的显露了天子的威严独断。

他只是让人将朝中勋贵大臣家中的儿郎都扒拉了一遍,凡是有名声极好有美誉的重点关注,家族没落无实权纨绔子弟等全部划落。

虽说因为朝堂争斗而受牵连的皇亲贵族不少,但赵缙更清楚,公主出嫁后除了自身的尊贵,还需要所嫁家族的权势,在朝中的地位,否则就是在宗室也是被轻视的。

世人多着眼于外表浮华。

甚至还累得出嫁的公主为族内子孙思虑前程,劳心劳力。

赵缙只是不在意,但却并不是不知道这些事。

挑来挑去,最后确定了一个人选,周阁老的嫡幼孙周明嘉,品貌双全,才能出众,素有芝兰玉树之名。

周阁老也是两朝元老了,自先帝起就已入了内阁,且为人明哲保身,低调内敛,是朝内长袖善舞的实权派人物,其长子守成有余,虽能力平庸,但为人忠厚老实。次子三子还有孙辈最为出色的长孙周明礼,赵缙看中的驸马人选周明嘉,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只要不乱站队,碰谋逆之事,繁荣三代无忧。

洛河下降到周家以后也不会受委屈。

赵缙了解过这些情况后,便对自己所挑的驸马人选非常满意,在一日下朝后就留了周阁老。

……

往日慈眉善目宛如笑面虎的周阁老,此时却心怀忧意,陛下结束朝政后宣他到御书房,向他询问嫡幼孙周明嘉的年龄性情,虽然没有明说,但透露的意思也很明显了。

而宫中唯一能谈婚论嫁适龄的公主,不就那位洛河长公主,他的孙子周明嘉恐怕就在驸马的备选之列。

尚公主本是家族蒙恩的事,而且当朝驸马也无不可参政的规矩,所以迎娶公主只会离天子更近,平步青云,但周阁老想到家中的情况,却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公主万安

长孙周明礼是顶立门户的人选,所以早早成亲放到外地去历练了, 娶的也是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 长孙为人也十分稳重, 令周阁老放心。

明嘉是他的嫡出幼孙, 也一直是最得他喜爱的,今年十八,因幼年时让高僧批命道不宜早言婚嫁,所以一直未定亲。不过他母亲杨氏却是已经相看好了媳妇人选, 就是因父母早亡, 而已经住在周家多年的媳妇亲外甥女, 杨思薇。

两人的确是没有婚约的, 但因为杨氏兄长夫妇双亡后,他家大媳妇杨氏担心后外甥女无人依靠,受宗族欺凌,就接到了家中,亲自抚养甚至有意让她嫁给幼子周明嘉。

周阁老很少过问内宅,更何况还是长子的内宅, 虽疼爱明嘉, 但见明嘉知道他母亲的心思, 对杨家表姑娘也有那么一份青梅竹马的情谊, 并没有表现出这桩婚事的排斥, 便没有过多插手了。

再者还有周老夫人在一旁劝说,老妇人年纪大了大了,就爱牵姻缘, 何况明嘉和薇儿还是在她跟前长大的一对金童玉女。看的满心欢喜,哪里不乐得见他们成一对。

周阁老顺着妻子的意思,也就默认了杨家表姑娘是未来孙媳妇。

也正因为如此,虽然表小姐家道中落,但有老太太和太太李氏的支持,下人也不敢说什么,甚至伺候表小姐比自家嫡出的千金还尽心,心里清楚这是未来的二少夫人,地位可比他们尊贵多了。

谁知,会有这样一桩事,早知今日,周阁老就先给明嘉和薇儿定亲了。

……

杨氏在听说了公爹从皇宫里带回来的消息后,心里也开始埋怨起了公爹,若非他压着明嘉,再考到进士前不谈婚事,她侄女薇儿何至于拖到现在,什么高僧批命,不过是说说罢了。

“薇儿是我看着长大的,还是我亲姐姐的唯一的骨血,我死后也没脸去见我姐姐,你可要多劝劝公公,回了陛下。”杨氏

而且若是为了公主,将薇儿打发出去,还能有什么好人家。

“妇道人家,懂什么。”周阁老长子周延板着一张脸,拱手道,“此乃皇恩浩荡,怎可是你说拒的。”

周延骨子里刻进了君为臣纲的思想,在他看来这事有什么好想的,自然是皇上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哪怕公主下嫁,于他们也是君,自当恭敬守礼。

所以他也不知父亲为何烦忧。

杨氏不悦至极,她知道她家老爷是个榆木脑子,但没想到在这种事上也这么迂腐固执。为了他那份忠君,皇帝一句话,他连儿子都能送出去。

可杨氏却不能,她不能不顾念她可怜的侄女。在她看来,薇儿这儿好,哪儿也好,无一处不好,她没有亲生女儿,对杨思薇就是当女儿疼,也是她唯一认可的明嘉媳妇,什么公主郡主,哪里比得上她的薇儿。

周阁老这边也说着话,

“老爷,就真的不能回了陛下。”周太夫人看着周阁老叹气发愁的样子,问道。

“唉,你当是这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