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7节(2 / 3)

加入书签

也是有数的。

不过恐怕还是要拒绝萧若乔的好意了,毕竟委托人的心愿是希望能上进有所作为,要是按萧若乔的安排,接受了这恩庇,不就和剧情中的纨绔一样了么。

萧函抿了抿唇道,“我前几日想起了爹娘和长姐,他们在的时候就希望我读书考科举的,我总不能教他们失望。”

提及逝去的父母和长姐,萧若乔神情一怔。

萧函又道,“而且二姐你当年不也是这么说吗?”

当年萧若乔报采选宫女,临走时还对萧嘉树道,一定要努力读书考科举,出人头地。

萧若乔哑然,这话她是说过,但那时她不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入宫么,想着要是她没能登上青天,小弟也要记得这个仇,向那些人讨回来。

但现在她身居帝侧,看的清楚,一个小小的举人,进士算什么,她在后宫为妃,恩庇幼弟是早晚的事。

萧函坚持推了封爵的恩庇,以父母和长姐为由,一定要自己考个功名出来。

倒不是萧函不知好坏,而是借着科举之路,让萧若乔信任自己的能力,那么她有何行为谋划至少萧函还能说上话。

萧若乔也不会盼着自己弟弟不好,到底是软了态度。

“是我不好,娘和长姐他们一直想着让你重振萧家门第的。”

萧若乔有些愧疚,光顾着往上爬,为姐报仇,却忽略了嘉树。若是爹娘和长姐泉下有知,岂不是会怪她。

这其实也怪不得她,萧嘉树年幼时倒还有萧父启蒙,萧父病逝后,也有熟读诗书的长姐萧若兰代为启蒙。

但八岁到十三岁,本来是进学的那五年,却都在舅家耽误了,接来京城时萧嘉树就没有多少学识,萧若乔一半心思在后宫,一半在报仇,见萧嘉树这样,虽然厌恶舅家,但也没有强求小弟上进什么。

连求个恩庇爵位都是打算好的事。

萧若乔忆起根源往事,“把你一个人丢在舅家,是二姐不对。”

她哪里不知道舅母是什么样的人,若是换成长姐,绝不会丢下嘉树在舅家受苦的。

萧函摇了摇头,“二姐在宫中生活,比我辛苦多了。”

当初萧若乔报的是宫女采选,但世道正好,肯入宫为奴为婢的,多是民间生活不下去卖女的人家,萧若乔没能赶上征选良家女子入宫为妃的大选,索性一狠心就报了这个,哪怕主线信息中入宫一年后就被封为美人,但初期想必过的艰难的。

萧若乔闻言,眸间微光闪烁,却不想在小弟面前露怯,别过脸去。

不一会儿又是那笑语嫣然的样子。

又让宫人准备了一些进贡的稀有瓜果,宫里能分到的人不多,她直接让小弟带回去尝尝了。

————

萧函知道萧若乔对自己这个唯一的弟弟还是很上心的,同她说了要读书考科举的事后,萧函想着顶多也就是为他寻几位教书师傅,没想到萧若乔直接跟皇帝要来了一个国子监读书的名额。

是皇帝亲下的圣旨,萧函也不好跟萧昭仪说推了。

还是明日就要去报道。

一早起来,王管家新配的书童叫小五,萧函也没改了他的名字,做事很周到,笔墨纸砚还有代表国子监学生的名帖等等都备好了,那笔墨纸砚还是圣旨下来同时赐下的,一看便是珍品。

国子监作为京中最贵重的学府,除了一些极有才学的士子,其他多是公侯勋贵家从文的子弟。

而萧嘉树就比较引人注目了,稍微一打听的人都知道,这是萧昭仪的亲弟,也就相当于靠着裙带关系进来的。心中鄙夷轻视者虽然有,但表露在脸上的却少。

因着是中途‘插进来’的学生,上课前教书博士还考较了一番学问,

萧函虽补了几日关于这个世界的四书五经,经义典籍,但也只比原身好一点。

博士皱了皱眉,没说什么,让萧函坐下来。

这更加坐实了萧函走后门进来的事实。

事已至此,萧函也很坦然,反正时间还长。

奸妃当道

在国子监教书的不是大儒,就是名士, 绝没有什么沽名钓誉之辈。

但类似萧嘉树这种靠家世和关系进来的却不少, 而且混日子的居多, 反正到时候家里都能弄个荫庇。

所以他们看萧嘉树也顺眼, 不到一天,就有过来说话的。

萧函只作一心读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样子,让人讨了个没趣。原以为是个臭味相投的,不想竟是个书呆子。

也没人来特地找麻烦, 毕竟这位是陛下亲下圣旨安排进国子监的。

国子监内的士子几乎都是半步踏进了朝堂, 所以对朝政上的事常能有所风闻。

萧函就是坐在角落里静心读书, 也能听到一些, 其中就有一个熟悉的名字,韩瑾瑜。

离他高中已过去了六年,如今韩瑾瑜已经在士林中颇具盛名,就是在国子监休息时间,也常有学子议论起韩大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