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44)(2 / 3)

加入书签

区遭遇暴雪,下落不明,如今仅有一支押运赈灾物资的小队顺利抵达淮安。

谢承一惊,一目十行扫过那份急报,不出所料,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正是九王!

老师手上如今有多少可以调配的人手?谢承忙问,这等险情,可否请江南节度使派兵增援钦差大人?

方志洲面色苍白,摇头道:本官必须留人在金陵应对灾情,收容灾民,保证城中不起乱子,能调配去出去的人手屈指可数。江南节度使是忠王一系,没有陛下的御令,必不可能全力搜救钦差大人。

谢承没想到节度使竟然是忠王的人,表情不由变得沉重。

我去吧。

姜羡余忽然开口:我镖局有人。他们常年行镖,对淮安一带也很熟悉,我带他们去接应

不可!

方志洲眼中刚燃起一丝希望,却见谢承厉声否决,不禁诧异。

谢承蹙眉看着姜羡余,并不希望他蹚这趟浑水,雪地寻人并非易事,就算你手下的镖师经验丰富,也难以担此重任。

姜羡余还想说什么,瞥见谢承晦暗的眼神,顿时止住了口。

今生:营救九王给你留个念想,等你回

方志洲虽然对姜羡余的提议心动,但还不至于真派他去搜救九王。

对方并非官府之人,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若是偌大一个江南省都无人可用,需要一个平民百姓带人救援朝廷命官,他这个巡抚也就不用做了。

于是方志洲道:淮安知府正在尽力搜救,急报也传去了京城,陛下应该会尽快下旨支援。本官先调配一些人手赶去淮安,再传信请节度使派兵支援。

只不过,节度使此时积极相助的可能极为渺茫,可九王那边却拖不得

方志洲看向姜羡余:方便的话,可否借一些熟悉地形的人手给本官?

姜羡余看了谢承一眼,朝方志洲点了点头。

两人从方志洲府里出来已是深夜,谢承沉默着登上马车,姜羡余紧随其后,坐在谢承边上仔细观察着他的表情,然后主动拉住了他的手。

马车往回驶,姜羡余挠了挠他的手心,你生气了。

谢承怔了下,抬手揉揉额角:你方才不该那般冲动。

姜羡余往他跟前蹭了蹭:是我不好,我就是一时情急。

谢承捧住他凑上来的脸,九王此番遭遇必定凶险,忠王恐怕还会趁机落井下石,你不该去冒险。

姜羡余跪坐到他跟前,捧住他的脸:你知道我当时怎么想的吗?

九王他带着赈灾的银两和物资,耽误一天,灾民就多受难一天。姜羡余看着谢承,相信他不会不明白。

谢承握住他的手腕:可我还是不希望你涉险。

姜羡余:好吧,就算不为灾民,九王若是出了意外,你的辛苦谋划,我的平反之愿,都将功亏一篑,甚至连累你我家人所以,我们必须保他。

谢承垂下眼,一把将他拉近怀里:我知道,我都知道。

可他还是不敢让姜羡余去。

上回少年仅仅是去淮安送一趟镖,就叫他茶饭不思寝食难安,这回天气这般恶劣,暗处指不定还有多少人盯着,他如何能让少年去涉险?

谢承抱紧了怀中少年:如今还未到束手无策的时候,我们再等等,兴许节度使会出兵相助。

姜羡余微讶,没想到谢承也会有这么不理智的时候,明知情况紧急,节度使若是忠王一系,巴不得九王出意外,不可能倾尽全力救援

可谢承为数不多的不理智,都是因为他。

谢承。姜羡余抵着他的肩膀拉开两人的距离,眼眸清亮地看着他:我要去。

谢承揽在他腰上的手骤然收紧,眸光一片晦暗。

姜羡余却不躲不避地看着他的眼睛:如果江南节度使是可靠之人,此事也轮不到我出面。但眼下情况既是如此,那就是我姜家的机会,是江蔚风后人重新出现在人前的机会。

他神色坚定,眼眸发亮:虽然你说九王前世提过要为江家平反,但那不过是看在我姨母和表哥同他的情分上。可我姨母和表哥早就入土为安,逝者已矣,我无法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他会顾念旧情。

所以我得去救他,让他欠我一份救命之恩。届时江南百姓也会知道,是谁帮他们救下了钦差大臣,送来了赈灾的银两和物资。往后就算朝廷想对江家下手,也要顾及我这回立下的功劳。

这是为江家争取生机的机会,哪怕节度使愿意搜救,我也想抢在他之前。

谢承怔怔地看着他,竟然鼻尖微酸眼眶发热,完全移不开眼睛。

是他想岔了。他的少年早已不是任性莽撞的雏鹰,而是羽翼渐丰、即将振翅高飞的雄鹰聪明果决,高瞻远瞩,为他的盛世蓝图,为江家的平反之路,都做好了打算。

而他却还想将他护在身边,结网相囚。

谢承将少年重新揽入怀里,吻了一下他的侧脸,克制着自私的念头:不许冒险,不许受伤。

姜羡余察觉他声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