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节(2 / 3)

加入书签

她磨磨蹭蹭的从楼上走下来时,霍吉已经做好了饭菜,四菜一汤,热乎乎的摆在饭桌上,香气扑鼻,她的肚子不由自主咕噜噜叫了起来。

霍锦宁坐在桌边正在看文件,闻声抬头,若有若无的笑了笑。

阿绣脸一红,想开口解释什么,就听他道:

“把姜汤喝了,然后吃饭。”

阿绣听话的点头,原地踌躇了一会儿,小声问:“少奶奶呢?”

霍锦宁也是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她指的是谁,他和萧瑜一样对这个新称呼还不是很适应。

“她在北京,不住在这里。”

阿绣有些失落,却又不由偷偷松了口气,她对这位少奶奶很好奇,但又有点害怕见到她。

“那我穿的衣服…”

“是刚刚叫人送来的。”

说到这里,霍锦宁也不禁无奈,他长大些后,身边就没有丫鬟伺候了,只有霍吉霍祥两兄弟,留学的时候不光没人照顾,自己更是要照顾萧瑜,几年下来也就习惯了。现在这边只有他和霍吉,并几个司机下人,还有隔几天来打扫的老妈子。

偶然来了一个小姑娘,哪怕只是待一会儿,也是各种不方便,连套临时给她换洗的衣服都没有。

阿绣老老实实坐了下来,大口大口喝掉了姜汤。

嗯,里面放了红糖,不算难喝。

相对无言吃过饭,两个人在沙发上坐下来,霍锦宁让霍吉泡了两杯咖啡端上来。

“试过吗?”

阿绣警惕着看着白瓷茶杯里的褐色液体,心有余悸。

“不不,我不喝了…”

况且一肚子红糖姜水,她也确实喝不下了。

霍锦宁笑了下,

“说说吧,发生了什么?”

其实,阿绣蹲在门外犹豫等待的时候,是非常伤心的,可以经过刚才泡了热水澡,换了新衣服,喝了热乎乎的姜茶,吃饱了饭,她的情绪已经完全平静下来了。

她断断续续的把她和钱亚萍的争执叙述了一遍,心里又升起了小小的难过:

“也许我从来也不认识真正的她。”

霍锦宁并没有什么意外,只问她:

“你伤心,是因为觉得她一直欺骗你?”

阿绣点点头,想了想,又摇摇头。

“我想,她没有一直欺骗我…我分的清楚。”

也许,刚开始别有用心,但每天不厌其烦给她补课不嫌她笨的阿萍,隔三差五和她一起分享零食的阿萍,带她去家里吃饭兴高采烈和她讨论舞会的阿萍,都是真实存在过的。

“我只是伤心,我们做不成朋友了。”

她终究是失去了,她来到上海后第一个的朋友。

霍锦宁说的是对的,她们不是一路人。

“可是,为什么不是一路人呢?我本来,也只是笙溪镇上一个普通的小姑娘而已。我是不是,不应该来上海?不应该痴心妄想去上学?也不应该接受你为我做的这一切……”

没有遇见少爷的话,她又算什么?

过去,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些,谁对她好,她默默感激,谁对她不好,她就尽量忍耐。可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到底应不应该承受这些,她到底有没有资格接受着霍锦宁对她的好?

“我觉得自己……”

“阿绣——”

霍锦宁及时打断了她的话,也打断了她的自艾自怜,再这样下去,小姑娘可能会把自己绕进死胡同里。

她太天真,太善良,也太喜欢钻牛角尖了。十几岁的年纪失去了唯一的朋友当然是天大的事,他可以理解,但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完全否定自己、质疑自己就不对了。

然而成长,确是这样,要痛苦的思考,要惨烈的受伤,要透彻的领悟,要坦然的新生。

阿绣没有父母,没有朋友,没有亲近的师长,如同一尾不起眼的小鱼,小心翼翼的游荡在广阔无垠的大海,稍不留神就会被漩涡卷走,被渔夫钓起,被大鱼吃得渣都不剩。

好在,她身边还有他,他愿意在她迷茫的时候指引她,帮助她,不只是因为这尾小鱼是他放生大海,更多的是,他也想看着她平安长大,直到能四海遨游,天高海阔的那一天。

“阿绣,这世上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宿命,你遇见我,是你的命,旁人没有,也是他们的命。但是,每个人也有他要走的路,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是他自己的选择。我帮助你,并不要求回报,唯一希望你能做到的,是认真读书,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过,如果你觉得心生愧疚,可以把这份愧疚用在学业上,将来尽己所能来,为国为民,就算是给我最好的报答了。”

她有些不解:“要,怎样做?”

霍锦宁顿了顿,缓缓道:“当今国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中国大地上还有千千万万个小阿绣,他们没饭吃,没衣穿,没学上,也没有一个霍锦宁护着,他们需要一个崭新的明天。这个明天需要我们来共同创造,文人笔下定乾坤,武将马上安社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