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节(2 / 3)

加入书签

拉起她的手,“可我,却还是为你操心一件事。”

“韵姨您说。”

姚韵怡微微颦眉:“此去欧洲少则一年,多则数载,你与锦宁怕是要分隔两地,互不相见了,你做好这样的准备了吗?亦或者锦宁他,当真舍得让你走吗?”

阿绣闻言顿了顿,而后轻轻笑了起来,她垂眸低声道:

“舍得,却也不舍得,只因我们的心意,是相通的。”

他二人彼此毕生所求,不是长相厮守,不是花好月圆,而是海清河宴,是国泰民安,是中华大地崭新的明天。

那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他们有关。

作者有话要说:  1二小姐其实是十分护短的,只是她不会同云老板说。

2国联,全称国际联盟,是一战《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解散于1946年4月。相当于联合国的前身,官方宗旨是减少武器数量、平息国际纠纷、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以及促进国际合作和国际贸易。不过还是把控在西方大国手中,效果甚微。

3阿绣想从事外交事业是早在之前万国博览会就有了的目标

下一章又到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情节了。

阿绣与姚韵怡下楼的时候, 霍锦宁已经到了。

他正在客厅中与王维国聊天,所谈内容, 自然是讨论有关国联调查团的种种。

“我此去东北, 险些步了张大帅的后尘。”王维国笑道:“去往长春的路上,有人透露给我消息, 日方已经准备在我乘坐的车厢下面安装炸/弹,一旦列车发动就进行引爆。王某人不过是调查团一小小顾问,竟然能得到如此礼遇, 实在惭愧。”

东北一行,看似饱受礼遇,实则异常凶险。从他们抵达北平准备前往东北的起,日本人就多加阻拦,他们要求调查团走大连水路, 而非走陆路山海关, 唯恐其侵略中国的真相被揭露。而进入东北后, 调查团内所有中方人员也都受到密切监视,甚至三不五时的恐吓暗杀,最终为了保证众人安危, 长春之行不得不得被迫中止。

提起这等凶险之事,王维国仍是谈笑风生, 俨然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其实最初确定王维国担任调查团顾问的时候, 便已有传言日本人会对王维国下手,不少人都通过各种途径告诫过他,但他终究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

霍锦宁不禁轻叹了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姚韵怡拉着阿绣走了过来:“锦宁此言差矣, 日本人此举正是说明他们有所忌惮,故而我们才必须迎难而上,抽丝剥茧搜寻他们侵华的证据。”

霍锦宁口中唤了声师母,眼中却是望着阿绣,二人许久不见,不禁相视一笑,眼波流转,万语千言。

王维国笑道:“夫人说的极是。”

霍锦宁收回了目光,问道:“那么老师,如今结果究竟如何?”

“调查团在东北的所见所闻都是日方精心准备的,他们对柳条湖事变的最初现场做了布置改动,还让一些汉奸组成所谓的民意代表团热烈欢迎调查团,宣称伪满洲国的建立是‘民心之所向’。但仍是有些悍不畏死的勇士,冒着生命危险来向我递交请愿书,控诉关东军在东北的暴行,揭露日方的阴谋。我将这些来信作为民意转交给了调查团,并为他们推荐了一些关于说出真相,不为日军所控制的受调查人,向调查团提出了一些日方屡次回避的关键性问题,力争最大限度的挖掘真相。”

王维国肃容道:“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终是不负众望。”

日前,《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报告指出,日军在柳条湖事变后所采取的军事行动不能被看作是正当防卫,如果没有日军的驻扎和日本官员的活动,满洲国不可能成立,它没有得到当地民众的支持。东北是中国领土一部分,主权属于中国。

而接下来,他们即将奔赴日内瓦国联总部,参加即将召开的国联行政院针对中日问题的全体大会,为中国的主权与尊严据理力争,抗争到底。

从王家别墅出来,阿绣牵着霍锦宁的手,有些小小的兴奋:“我们去哪里?”

下个礼拜,王维国夫妇便要动身出国了,为此霍锦宁特意千里迢迢从蜀中赶来送行。离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二人这段难得的相处时光,格外弥足珍贵。

“有什么想去的地方吗?”

阿绣仔细想了想,有些为难的摇头,在北平待了三四年,虽没有什么玩乐之心,但该去的地方也都去过了,一时之间,她想不出两人可以去哪里好。

“没有关系,可以边走边想,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霍锦宁笑了笑,他推掉了这几天所有的公务,只为能好好的陪一陪她。

“嗯。”阿绣点头,下意识寻找他的汽车,遍寻不见后,疑惑的看向他,“我们要这样在街上散步吗?”

“不,我向友人借了一辆车来。”

阿绣顺着霍锦宁的目光,看见了停在门口的那辆黑色自行车,诧异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