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节(2 / 3)

加入书签

死谏,武死战,但当一个武将不能上战场杀敌,他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午饭以后,萧瑜跑到了花园里,说是散步,却是毫无闲情逸致。此时此刻,她脑海中一团乱麻,无数想法天人交战。

她站在墙角,一根接着一根的抽烟,烟蒂丢了一地。

秋冬时节,远远望去,绿瓦红墙的官邸如同苍绿群山环抱中,黄色梧桐小路上,一颗璀璨的宝石。美轮美奂,如梦如真。

萧瑜丢下了手中最后一根烟蒂,抬脚碾灭火星,定了定神,向一旁的花丛中走去。

——荨麻疹病症严重者,不光是对棉织品,对海鲜、花粉、动物毛发等许多东西统统过敏。

当夜,康雅聆用过晚饭,换上牡丹盛放的刺绣旗袍后,忽而皮肤瘙痒难耐,紧急叫来医生诊治。

因其荨麻疹复发,手臂脖颈都有多处红肿,用药之后,翌日仍是没有好转,原定的西安之行在不得已之下临时取消了。

有许多波澜壮阔的日子,亲身经历其中只觉得平淡无奇,最终化为报纸上一行铅字,史书上寥寥数语,要等到许多年后恍如隔世,才能真正幡然醒悟。

这一天是个稀松平常的礼拜六,虽然是难得的休假日,但阿绣还是早早就起床,和过去三年里的每一天一样。

女佣早已在餐厅准备好了酥脆的牛角包,吐司果酱和热牛奶,阿绣和姚韵怡一同坐下来享受这场难得悠闲的早餐。

自从来到瑞士,阿绣一直和王维国姚韵怡夫妇一同居住,一晃已经三年了,他们相处得如同家人亲密。

这让阿绣时常想起曾经在上海时,与丁伯一家人的生活。而后她又会不可抑制的想起霍锦宁,准确的说,是无时无刻不在想念。

日内瓦与上海有着六个小时的时差,上海快,日内瓦慢,这样的细小的差距,总会让人产生错觉,她发生的一切,他已经发生,他做的事情,她遥不可知,好似是同一个世界中的两个位面。

阿绣和姚韵怡边吃早餐,边谈论着今早的报纸。

这些年远东战场形势不容乐观,而欧洲也是自顾不暇,火星四溅,西班牙内战不休,德意志蠢蠢欲动。王维国对此极为担忧,谓之山雨欲来风满楼。

忽而,刺耳的电话声突兀的响起,打破这一片宁静祥和。

女佣急匆匆的过来告诉阿绣,电话是先生打来的,让阿绣迅速赶过去。

阿绣和姚韵怡面面相觑,出了什么事?

阿绣急急忙忙的收拾东西,换衣服,姚韵怡不禁担忧道:“阿绣,路上注意安全,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先顾好自己。对了,别忘督促先生吃药,他一忙起来就什么都忘了。”

“我知道了,韵姨。”

阿绣用最快的时间赶到了中国驻国联代表团办公小楼,只见办公室内所有人都在,大家发电报、打电话、收发文件,忙得人仰马翻,根本没有顾得上她。

国际时事突发事件常有发生,加班更是家常便饭,可没有一次气氛如此凝重,人人脸上的表情都分外焦虑。

欧阳长亮从里间会议室出来,一眼看见阿绣,急忙走了过来,将一份文件交给她:

“先生正在里面和郭大使、胡公使会谈,将这份电报发给南京外交次长,快!”

“好的。”

欧阳一向沉着冷静,阿绣诧异的瞥了一眼他额头上冒出的冷汗,不禁问道:

“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欧阳也意识到自己过于紧张了,他深吸了几口气勉强镇定下来:

“我们刚刚接到消息,西安兵变,委员长被张、杨两位将军扣押了,他们致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阿绣一惊:“消息准确?”

“已经向汪主席确认过了,现今南京要他立刻回国。何部长已被任命为讨逆军总司令,立即向西安出发拯救委员长。”

周遭人来人往,一片嘈杂之中,阿绣脑海一片空白,她缓缓低下头,耳边只听见自己砰砰的剧烈心跳声。

这件事发生得实在突然,阿绣努力去分析此事对国际国内一系列影响,营救的策略,解决的方法,可能的后果,抗日的政策,列强的态度可这些统统都无法掩盖她下意识的第一个想法——

记忆里那个被搁置许久的身影,不期然又反复萦绕在脑海。

两党之间,是不是真的有可能放下武器,重新合作?

然而此时此刻,局势是十分不容乐观的,他们身在国外,消息明显滞后,纵使心急如焚,却是鞭长莫及。发送给各方的电报如石沉大海,渺无音讯,整整两天以后,王维国才接到南京方面的回电:

党内某些居心叵测之人提出的轰炸西安计划被及时制止,雅聆夫人将亲自赶赴西安谈判,张少帅提出两党合作,联合抗日的要求,对外保证委员长的安全。日本人持的是等待观望态度。金融市场虽受影响,但尚无崩溃迹象。

王维国不禁神情复杂的叹道:“少帅此举真是”

剩下的话他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