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节(1 / 3)

加入书签

杨长史便是唐刺史的副手。

有这般的关系和优越家境在,可那位常子昂都购买不到这八宝藕粉。

这也是因商户们使了点手段,不想货源轻易就被人探知。

他们在给客人介绍藕粉时,便都只提到了裕州。

实际上,商户们此举也算不得撒谎。毕竟安南归属裕州管辖,便是真有好物要进贡给皇室,也皆是以府州的名义。

不过韩彻为了能提高安南知名度,自然也早就有所准备。

眼下,青衣书生显然平日里关系与那常子昂不甚友好,便道:“他常子昂购置不到,那是因他不够聪慧。”

“行啊,我倒是听听看,你有何好办法。”蓝衣书生不服气道。

“那《芙蕖救亲》,你们可曾听过?”青衣书生突然发问。

蓝衣书生当即便道:“听过又如何?”

“那你定没仔细去听。”青衣书生便道。

“我没仔细听什么?”蓝衣书生仍旧不服:“我与你讲,《芙蕖救亲》整个故事我都能与你背出来!”

青衣书生闻言,竟还嗤笑一声。

“怎的,我还诓你不成。”蓝衣书生当下怒不可遏,张嘴便背了起来:“话说,安南某地有一户人家,夫妇二人……’”

“安南,安南!”白衣书生呢喃着,忽地激动的一拍桌子,大喊道:“哈哈哈,我懂了!”

听他这般说,蓝衣书生也终于反应过来,但他仍嘴硬:“便是话本里提了安南又如何?若安南真有这等好物,怎会从未听闻。”

“既如此,我们打赌如何?”青衣书生说道:“我等均派遣仆从,看看这藕粉到底是不是出自安南。”

“好!这主意不错。这样,我也派遣些仆从同去。我听说这藕粉不仅味道甚佳,还有滋补功效。届时若能多购置些回来,也能做年礼馈赠给亲朋好友。”白衣书生一脸兴奋道。

蓝衣书生这次,难得的没再嘴硬。因为他经白衣书生提醒,竟也在思考自己或许也该让仆从多带些银钱去安南。

时间又说回到现在。

三位书生的仆从们一同来到安南后,经过询问打探,很快便人被指路县城一家铺面。

然后还没走到地方,仆从们就先瞧见了三条长长的队伍。他们上前一问,得知前面就是售卖藕粉的店铺,而这三条队伍也全都是在依次等待购置藕粉的。

之前韩彻确实态度强硬,藕粉必须用耕牛才可换取。

但在解决完耕牛的急缺后,韩彻又为安南的经济发展考虑起来。

韩彻便选了被查封的一家大商铺,安排人每日在此售卖藕粉。

“果然如我家郎君所料,藕粉真出自安南!”青衣书生家的一仆从当下便兴奋的说道。

“快莫要喊了,赶紧排队吧!”

“对对对,排队要紧!”

这么长的队伍,还不知晓今日能不能轮上他们呢!

仆从们冷静下来,便快速的跑到队伍后面。

队伍瞧着其实是长得有些吓人,不过出乎预料的是,仆从们在排上三个来时辰后,还真让他们轮到了。

“藕粉多少钱一斤?”

“一斤一百文。”

“什么?一斤才一百文?”蓝衣书生家的仆从一听这么便宜,掰着手指头在那快速算了下后,立即便激动的大喊道:“那给我来五百斤藕粉!”

别看蓝衣书生之前那么嘴硬,各种不服气。但他也是对藕粉极为感兴趣的,又因着出发时并不清楚藕粉到底作价多少钱一斤,再听闻饭馆里那么一小碗八宝藕粉便要作价三钱银子后,蓝衣书生便交予仆从五十两银子。

五十两银子对于穷苦百姓来讲,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但对于蓝衣书生来说,也就那样。毕竟这时代能念得起书的,家境都不错。更别说还是在府城书院念书,时常还能与同窗好友聚餐游玩的。

所以不止蓝衣书生家的仆从被这般交代,其他两家这次带出来的银钱更分别都有足足一百两。

此时排另外两条队伍的仆从,更是财大气粗的也先后大喊道:“给我来一千斤藕粉!”

“……”周围人便全都把目光看向了这几人,只觉得这几人当着是无知到好笑。

切!谁还不知这藕粉作价便宜啊,若非安南的这位韩县令搞出什么限购,规定每人每排一次队伍最多只可购买十斤藕粉。

哪里还有机会轮得着他们这群刚来的在这装阔啊!

当然,会在这里排队的,除了少数安南本地的乡绅富户外,其余大多也都是通过《芙蕖救亲》找寻到这里来的。所以这些人也不知道的是,若是数得上号的大商家,韩彻是有另外专门的接待。

那些大商家,自然不可能如普通人这般做限购。但相对应的,他们也依旧得用耕牛才能交换。

三家仆从经商家提醒,也终于明白为何他们到达这么晚,还能排队买上藕粉。但想着他们往来一次实在不便,便恳求商家能否多售卖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