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节(1 / 3)

加入书签

魏林这里,魏家旁支敢这么肆无忌惮,甚至这次他们连四娘也敢上手欺负,便正是掐准了这一点。

他们和魏林虽然不算至亲行列,但作为同族,又占据着长辈的身份,魏林或四娘但凡敢去告他们,律法不一定认可不说,世人还皆会对魏林和四娘非议诟病。

甚至魏林和四娘连他们的不是,都不能随便对外人去说。

“你啊,也实在是太过厚道。”皇后自然是比谁都清楚这些的,闻言后,便只得叹息道。

说是厚道,其实言下之意也含有魏林太过软弱了些。

魏林便又哽咽道:“臣得蒙娘娘庇护,已是良多,又如何能事事皆来烦扰娘娘?”

皇后过去确实没少庇护魏林,尤其是当初魏林稚童年纪就被带到她看顾着。被魏林这么一说后,皇后再想起魏林这十余年来,却在她以为已经看顾了的情况下,还被魏家那群旁支如此的欺负了去,心中便生出更多的愤怒。

魏家先祖也确实是立下不少功勋,可皇室认可的一直都只是魏林这支嫡系。

于是在魏林这一番“告罪”过后,皇室自是不会再怪罪他,大理寺那边也立刻接到了宫中的旨意——依律办理。

魏家旁支过去侵占了魏林多少东西,也尽数都要还回去。

这处决结果出来后,虽然有些人还是会对同族之间不该闹到如此的地步,在私下里会有些许的微词。但更多的也都是在谈论魏林幼年便孤身一人受魏家旁支,长达十余年欺负的可怜。

毕竟在评判对错和分辨责任时,人们总是难免倾向于弱者这一点,亘古不变。

就连皇后那日在见完魏林后,也对皇帝叹息起来。

至于皇帝,似魏家这等立过重大功勋的后代,皇室厚待他们,本就含有做给世人看的面子工程。相反,对于魏林的软弱无用,还正是皇室愿意看到的。

韩彻也正是看准了皇室这一点,才会做这么一番操作。

注1:出自《春秋左传》“不啻于稚子怀千金于闹市之上”。

注2:出自《汉书》卷八《宣帝纪》)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注3:出自《唐律疏议》告发祖父母和父母的人,处以绞刑。

和谈

韩彻也是直到从魏林这次的事情上,才算是真正深刻感受到古代和现代的律法、世情所存在着的巨大差异。

在现代,家里人犯罪,包庇窝藏都是要背负一定的刑事责任的。但是在这里,只要不是谋反的罪过,直系亲属之间包庇藏匿是被明确写到律法里所允许的。

反倒是主动告发,不仅会被治罪,还会遭到外人的唾弃。

魏林其实已经很是聪明,若不然他根本无法在这样的律法和世情下,还能保住家里一部分的财产。但到底还是受时代所限,年纪也还太年轻,有些地方的吃亏是无法避免的。

这一次若不是魏家这些旁支贪欲熏心,行事也太过。便是韩彻,一味的只采取正当手段,也未必能把他们如何。

也是因着韩彻如今的权力够大,大理寺那边才会一接到他的报案,立即就派遣出人跟随过来,并且全程还都是听韩彻的吩咐来办事。

如今魏家旁支不少人获罪,被占去的钱财和家产也还回来了不少,想来他们也不会再有胆子敢再登门欺负魏林和四娘了。

四娘和魏林这边的麻烦自此也算是解决完毕,年刚过完的韩彻又继续陷入繁忙的公务当中去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但凡是跟外藩做茶叶生意的商行,都吃到了不小的甜头。就连原本不做茶叶生意的王七郎等一些商行,再见着茶叶行当如此火爆后,也试着做了起来。

各大产茶地区的茶叶,大批量被这些商行运输到柏州和平州等西北边境州郡。这些商行也为着能抢夺到更多的货源,更是刚开春便奔赴各产茶地区的茶场。

待到清明即将到来,也正式进入到了新一年的采茶阶段,各大商行更是开始大批量的招工,雇人采摘和制造茶叶。

茶叶在跟那些外藩交易所带来的利润着实是可观,这些商行开出来的工钱也就都算是较为不错的,引得附近不少的百姓都争抢着过去做工。

在时下普通百姓的眼中,累算什么,似这般能在家附近做工赚取到银钱的机会可不多。也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参与到茶叶相关事务的忙碌中时,这时候有那消息灵通的商行,听说朝廷或将会对茶叶行当推行一系列的新政令。

更有甚者,朝廷或将对茶叶开始实施榷茶制度,也就是跟盐业一样,由朝廷管控的茶叶专卖制。

乍一听这事,不少茶商难免为此感到忧心。

因为这事一旦真的发生了,不论是哪个商行,除了顺从,都别无第二条路可走。

当然,也有一些商行对此表示不必太过担忧。

比如那王七郎还在与族人议事时,对大家便言道:“朝廷现下连盐业都能从官运官销改革成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